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报刊文摘】袁隆平:“偶然”非偶然

(2020-04-19 06:33:10)
分类: 科学技术

袁隆平:“偶然”非偶然

【报刊文摘】袁隆平:“偶然”非偶然

 

 

来源:《求是》2002年第23

 

 

 

必然性与偶然性是唯物辩证法中的一对范畴。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偶然”非偶然。

 

科学家的任务,就是透过偶然性的表面现象,找出隐藏在其背后的必然性。很多科学发现,正是通过偶然所触发的灵感而完成的。

 

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测定王冠含金量的方法,从而发明了流体静力学。

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代数学中的四元素是英国数学家哈密顿在和妻子散步时发现的。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椅子上小憩时发现了苯环结构。

 

这些偶然发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有前提条件的,有必然因素起作用。一是研究者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丰富而专门的知识储备、知识背景;二是研究者必须有一个对问题寻求解答的反复思考和艰苦探索的过程;三是研究者要对多种科学方法、思维方法十分娴熟以至于可以无意识地进行选择和运用。

 

对此,我有切身的体会。

 

【报刊文摘】袁隆平:“偶然”非偶然


196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试验田中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它不仅穗大粒多,而且籽粒饱满。我如获至宝,将种子收集起来,第二年种下进行试验,满心希望这个品种能成“龙”,结果却大失所望,性状竟发生了分离,高的高、矮的矮,生长期也有长有短,没有一株超过前一代。

 

但就在失望和疑惑之余,我产生了顿悟:根据遗传学常识,纯种水稻的第二代是不会出现分离现象的,只有杂种才会。这样看来,原先发现的那株优良水稻,可以断定是天然杂交水稻的第一代。这一发现,使我对“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个当时育种界的流行观点产生了动摇,进而提出了“要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首推利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设想,并设计出整套培育杂交水稻的方案,即培育出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然后通过“三系”配套,完成不育系繁殖、杂交制种和大田生产应用这样的一套杂交水稻生产程序。

 

从此,我坚定地踏上了杂交水稻的研究道路,并最终取得了成功。试想一下,如果我没有对水稻知识的储备,没有对水稻问题的研究和思考,我就不会“发现”那株“鹤立鸡群”的水稻,也不会产生什么顿悟。

 

偶然与必然的辩证法说明:一方面,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切勿放过“思想火花”;另一方面,“幸运”只会惠顾有准备的人。所以,平时要多积累、多思考,为“火花”的出现,为“触景”时能“生情”创造必要的条件。

 

 

【报刊文摘】袁隆平:“偶然”非偶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