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教学】常态课堂教学的七大问题及对策

(2019-08-19 20:46:22)

常态课堂教学的七大问题及对策

【课堂教学】常态课堂教学的七大问题及对策


作者:江苏宝应曹甸高级中学校长 张士建

 

《江苏教育》2012.1

 

 

 

课堂是教师充分施展教学才华的主要平台,也是学生充分提升学习能力的主要阵地。近两年来,我校积极推进“自分课堂”(“自然分材教学法”简称“自分教学”)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所听的298节课中,笔者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亟待解决,特此归纳出带有普遍性的七大问题,并提供若干对策,以求教于大家。

 

 

问题一:不关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不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农村高中的优质生源比例很小,很多学生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劲头不足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方法欠缺,导致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而且恶性循环。

 

   “情感调节”就是一种很有效的做法,每个教师都要会讲或鼓励学生讲励志小故事,当然要有学科特点,备课组成员人人搜集,资源共享。同时,一定要把教室当学堂,学生永远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不是教师表演的听众或观众,课堂教学必须以学为主,教师永远只是引导、督导和辅导。

 

我们要舍得花时间帮助后进生矫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譬如要坚持不懈地落实“六先六后”,即先计划后落实,先预习后上课,先自学后求助,先复习后练习,先订正后听讲,先归错后反复。还要培养其自我调适、相互鼓励督促的习惯,惜时守时、用好边角时间的习惯,认真书写、答题规范快速的习惯等等。

 

 

问题二:新授课上以讲代学、代练、代思,

学生缺少参与的机会和巩固的时间。

 

    作为学科专业出身的教师,满堂灌、一人包场很容易,甚至总能讲得天花乱坠精彩纷呈,但教师讲得再好也不可能等同于学生学得好。所以,关于知识性内容,教师决不能一讲到底,可以问题导引,指导学生读书、筛选主要信息,然后尽可能用自己的话准确、全面、有序地回答问题。该记忆的要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牢记,定期反复,相互检测。关于例题、习题,教师也决不能一解到底,而应多让学生动手,不会的、做错的都要自己先找准问题的症结,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实在不能解决的,可求教于本组同学、他组同学乃至教师。个性问题组内解决,绝大多数同学的共性问题才在全班集体解决,这样做既有更强的针对性,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上优秀的教师既不总是讲,也不只是教,其主要作用在于有效地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多让学生读和记,多让学生练和讲。新授课必须辅以巩固性训练,主要用于巩固所学的知识或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其实这也是教师用以检测自己教学效果和调整自己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

 

 

问题三:复习课上多简单重复,缺少对重点内容的

有效巩固和对难点问题的差异突破。

 

    不少教师的复习课不是炒冷饭、炒夹生饭,就是再做些题目,难以凸显复习课的特殊功能。

 

    复习课也要给足学生自主复习的时间,指导学生回归课本,梳理教材内容,建构知识网络,搞懂典型例题,找准薄弱环节;突出重点强化训练,通过训练进行巩固和检测。而每个人还存在的问题既有个性的,也有共性的。个性问题可自行解决,或同学教师帮助解决;共性问题可在教师指导下大家共同研究解决。

 

    由于学情不同,每个人的复习目标、复习内容和复习方法也应有所不同。特别是少数深奥的内容和很难很偏的题目,学生完全可以放弃,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可以提高成绩的重点内容上。

 

 

问题四:评讲课上一评到底,学生缺少必要的反思和整理。

 

    批改学生练习或考卷的目的不是为了判断对错再给个分数,重要的应是发现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做统计性分析,然后设计出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评讲课方案。

 

    课上不要急着评讲,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订正,并分类分析出错的原因。做个“懒”教师,却培养了一批主动“自动”的好学生,何乐而不为?

 

评讲课必须配置一定量的变式训练,用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为了让学生以后不会再犯同类型错误,就要指导学生及时归错,督促学生定期回顾,一次乃至多次地反复进行“问题跟踪”后必能牢固掌握。问题跟踪既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做,或组织学生相互之间做,也可以由教师安排来做。

 

 

问题五:教学目标的设计可操作性不强,达成度不高。

 

    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为教师指导学生学到什么,侧重点仍在“学”,称之为“学习目标”可能更恰当,所以必须立足于“学”来设计。

 

    教学目标必须兼顾教学内容的整体和局部,当堂课目标更要具体可行,切忌大而空、难测定,如“初步掌握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可适用于很多课时,而且看不出上的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后者若改成“把握某几种诗歌表达技巧的特点,并掌握其鉴赏方法”肯定更具体实用一点。还要积极尝试目标“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练习化”。

 

下课前几分钟必须安排检测学习效果的习题,既可用于学生自查自纠,也可用于教师把控当堂学情,调整教学思路。

 

 

问题六:备课只备知识内容讲解过程及若干习题解答过程,

缺少学生学习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和方法指导。

 

    查看很多教师的教案,大多只是有序罗列有关知识内容,或有关习题的解答过程,这样的备课显然远远没有到位。

 

如前所述的课堂教学目标,涉及知识内容的,必须指导学生如何掌握,包括怎么理解和记忆的方法,组织学生准确理解和有效记忆,并提供时间安排学生相互检测;涉及习题解答,要先让学生在练中充分暴露问题,个性化问题组织学生自行分析或组内解决,侧重归纳共性问题及其成因,利用课堂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还要精选好若干变式题备用,适时组织学生再练,用以巩固已掌握的规律和方法,力求不再犯同类错误。

 

 

问题七:选编例题、习题随意性大,针对性不强。

 

可用来举例和训练的题目很多很多,可谓海量;但所选的题目是否典型,常能看出一个教师学科功力的深浅。

 

    选讲的例题要有代表性,能充分发挥举一反三的作用,学生不但懂了,还能类推会用。 选练的习题要有典型性,涉及该知识点的核心内容;而且难易度适中,太容易则激发不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太难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得用心考虑,针对不同的学生宜选用不同的题目。这就要求教师平时注意广泛搜集,认真研究,分类整理,随时选用。勤奋优秀的教师往往都建有自己的一套题库 ,而且经常增删更新。

 

 

    上列常态化问题在不少教师身上已成了一种惰性或惯性,这是很可怕的,已然成了学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顽固阻力。而这光依靠外力清除难度极大,关键还是依靠每个人自觉,每天坚持一点点改变。首要的是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尤其要强化提高单位时间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意识;其次是勤于思考,善于研究,尤其要逐步形成一种始终处于研究状态的工作习惯。唯此,我们就会不断地发现,我们的工作方式在不断地改进,我们的工作质态在不断地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在不断地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在不断地提高。



【课堂教学】常态课堂教学的七大问题及对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