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班级微信群管理乱象的原因及治理

(2018-12-15 10:49:04)

班级微信群管理乱象的原因及治理

 班级微信群管理乱象的原因及治理


作者:运城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党亭军

《教学与管理》2018.2

 

 

 

近年来,微信群日益受到中小学班主任的“追捧”或“青睐”,使其成为多数中小学班级实施家校合作的重要平台。这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家长的参与积极性,而且它还成为中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得力“助手”。正如一位班主任所说:班级微信群一建立,立即得到了家长的积极响应,使我尽快完成了了解这个新班级学生性格特点的任务。但随着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的广泛创建和使用,其在日常管理方面日渐凸显出一种极度混乱的状况,不仅阻碍了微信群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使得班主任和家长都“痛苦不堪”, 甚至导致了部分中小学班级微信群惨遭“夭折”而被迫关闭的命运。

 

 

 

一、   管理乱象

 

1.班主任“建而不管”

 

中小学班级微信群极大地缩短了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时空距离,使家校合作摆脱了传统方式上的地域限制和时间制约。但是一些中小学班主任在创建起班级微信群后,只顾发布学校通告或班级信息,而对于家长的讨论或辩论却“置之不理”,甚至于对无关信息的肆意发布现象“视而不见”。这种“建而不管”的管理乱象较为常见或突出,若不加以及时治理,极有滑向“违法犯罪”边缘的可能性。譬如据报道:某微信群主建群后放任不管,任由群成员发布淫秽视频,最终被法院以传播淫秽物品罪判刑。由此可见,班主任的“建而不管是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的管理乱象之一。

 

2.群主“权力滥用”

 

中小学班级微信群往往由班主任创建,因而他们也就“顺理成章”成了该群的管理者。但是在班级微信群的日常管理之中,却存在着群主“权力滥用”的问题。譬如,一位家长在班级微信群发表了反对该校乱收费的言论,而随即被班主任率性地踢出了该群。显然,这位班主任在班级微信群的管理中就存在着严重的权力滥用问题。此外,群主权力滥用还体现在班主任在群里肆意点名批评学生方面,挫伤了部分家长群内参与家校沟通或合作的积极性,尤其是将家长踢出班级微信群的乱象,更是严重损害了班主任在学生以及家长心目中的正面形象,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班级微信群的公信力。事实上,一些中小学班主任把班级微信群变成了班级管理的“表扬台”或“曝光台”,即在第一时间把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情况公布在群里,在表扬部分学生的同时,公开点名批评成绩较差或者倒退不前的同学,甚至于把学生犯错误的事情,也公布于此。这样一来,就使得部分家长因为子女的成绩优异而频频发言,几乎垄断了群的话语权,而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家长要么沉默不语,要么率性退群。

 

3.群信息“鱼龙混杂”

 

中小学班级微信群内除了班主任所发布的校内信息以及和家长沟通的信息外,家长们还大量发布一些无关信息。这其中有拉票点赞问卷调查、招商推销、攀比炫耀以及家长里短等诸如此类的信息,甚至于有的家长在群里吵架斗嘴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种群信息的“鱼龙混杂”不仅严重违背了建群宗旨,而且还常常使得班主任和家长都因为群信息的“狂轰滥炸”而痛苦不已。譬如一位班主任在感受到这种乱象所带来的苦恼时,竟然萌生了关闭班级微信群的念头。这种无关信息的肆意发布消耗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使人们“不堪其扰”。

 

4.群成员的“任性刷屏”

 

中小学班级微信群被当成了一种聊天休闲的舆论工具,尤其是在班主任发布信息之后,家长们的跟风点赞犹如暴雨般地袭来,以至于使得重要的信息迅疾被淹没在一阵阵的短信鸣叫声中。为此,有人专门总结了不受欢迎的家长类型 讨好刷屏型、群里吵架型、集赞投票推销型、炫富型。这种管理乱象,俨然把中小学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演变为全天制的“客服”人员。鉴于此,有人索性萌生了废止了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的念头,转而自主研发了以提升家校沟通效率的公益APP“晓黑板”。群成员“任性刷屏”的危害之严重由此可见一斑,它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小学班级微信群合法性存在地位的质疑。

 

 班级微信群管理乱象的原因及治理


 

二、   原因分析

 

1.人们对于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的管理认识存在误区

 

班主任创建中小学班级微信群是为了有效地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交流。但是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家长甚至于校长都可能存在着管理认识上的误区,即该群没有必要像其他组织一样具有严格的“群规”,也没有必要严格地管制群成员的言行,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的管理主要是依靠广大家长的自律意识。客观地说,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在班级微信群的平台上,常常存在着只顾自言自语而毫不顾及他人感受的家长。从实践来看,在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的日常管理中,部分班主任常常抱怨自己的“力不从心”,这事实上也是对于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管理认识上的一大误解。因为创建群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故而该群的作用在于形成一种教育合力。而班主任单纯凭借自己的能力是无法独自承担这一管理职责的。

 

2.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欠缺

 

实事求是地说,部分中小学班主任并不具备管理班级微信群的能力。毕竟这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家校合作平台,而班主任在就读师范院校或其他大学期间,并没有受过此方面的专题训练。大多数的中小学校也并没有相关的专门培训。因此班主任都是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在实践中开始揣摩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的管理问题。这就势必导致班主任管理班级微信群的能力不足甚至于缺失的问题。事实上,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的管理职责并非班主任一个人所能够独立承担,需要家长甚至于社会人士的鼎力配合。假如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代表以及社会代表所共同承担管理职责,那么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管理欠缺的弊病也就迎刃而解。难能可贵的是,已经有班主任在此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不仅把全体科任教师纳入到群管理之中,而且还邀请了数名校内外德育专家,以便于及时有效地回答家长的疑难问题。

 

3.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管理制度的缺失

 

目前所存在的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的管理乱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于“毫无章法”可言。即该群没有一个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及实施细则,更没有制定和实施群成员的“进退机制”,导致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家长都处在一种“过度自由”的状态之中。如此一来,在普遍大班额的现状下,其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的管理乱象也就日益凸显或严峻。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的这种管理乱象已经得到了有关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譬如,2017年以来,上海浦东新区教育局和静安区教育局先后公开发布了关于规范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的通告,并且出台了详细的建群原则和日常管理制度,其中就明确规定:中小学班级微信群仅用于学校发布通知、家校沟通与交流,不准用作与家校联系无关的广告、聊天、发红包等信息内容的发表平台。显而易见,严格的规范制度的缺失是导致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管理乱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班级微信群管理乱象的原因及治理


 

三、   治理方略

 

1.纠正微信群管理理念的偏差是逻辑前提

 

具体而言,从规范网络信息发布和法制教育人手,来提升人们对于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的管理认识,使信息发布具有一个规范的法律监督环境,这种“有限度的自由”是一种法制观念加强的体现。为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已经印发《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其中明确规定:“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这就使治理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的管理乱象具有了必要的法律保障。当然,有效地纠正人们对于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的管理认识,还需要加大必要的舆论宣传和处罚力度。

 

2.提升群主的管理能力是必要条件

 

鉴于中小学班级微信群多数由班主任一人管理而导致“力不从心”的问题,首先就要考虑班主任管理能力的培养问题,除了加大中小学层面的集中培训外,还需要做好学校层面的教育教学内容的补充,即把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的管理问题有机地纳人到高校相关课程教学之中,进一步拓展高校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建设思路,把学科评估和其毕业生班级管理以及家校合作的能力有机地联系起来。这种打破高校和基层学校制度壁垒的思路,也是最终促进高校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其次可以扩大管理人员的数量,使得中小学班级微信群呈现出班主任负责、科任教师和家长代表、社会人士积极参与其中的“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具体来说,可以从学校层面出台相关制度,鼓励科任教师参与群的管理工作,选出家长代表参与管理,积极地邀请社会人士尤其是教育界精英加人群的管理之中,使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的管理总体上处于一种良性有序的发展状态。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面对国信办发布的“谁建群谁管理”和“谁管理谁负责”的新规定,一些中小学班主任害怕班级微信群会出现“违法乱纪”问题以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于是整天“忧心忡忡”或“提心吊胆”,甚至于索性直接关闭了班级微信群,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的使用。对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需要在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智力资源的基础上,做好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的共同管理工作,切实负起应用的监督责任。

 

3.凸显微信群家校合作的教育功能

 

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的管理乱象之一就在于群信息的“鱼龙混杂”,大量无关信息的肆意发布掩盖了其初始功能。为此需要切实制定群信息发布原则,即坚决杜绝群里点名批评、公开聊天、拉家常、拉票点赞、微商推销、吵架斗嘴、炫耀攀比以及发放红包等与家校合作无关的信息,从而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家校合作窗口、家校联系平台、班级管理的智力资源库。在恢复中小学班级微信群原始功能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它的教育功能。譬如,利用它来发布家庭教育经验,以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

 

4.制定微信群管理制度是关键

 

“无章可循”是导致或加剧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管理乱象的根源之一。为此需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制定群管理制度,明晰群主以及群成员的权责,以实名制方式把好入群者的信息审查关,杜绝班级微信群由班主任一个人说了算的弊病,把科任教师和家长代表以及学校和社会层面的相关人士有机地纳人到群管理委员会之中,使其处于一种“共建共管”的状态,这也是治理其乱象的一个关键。此外还需要制定信息发布的原则以及注意事项。譬如,把信息发布分为群聊和私聊两种,杜绝私聊信息的公开化,尤其是家长跟风点赞式的“老师辛苦了”等信息,不要在群聊状态下发布。如果确实是“有感而发”,可以和班主任或者科任老师私聊。而对于家长违反群规的行为,需要依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必要的话,可以建立群黑名单制度,使得所有入群者都有一种共同的“群道德感”或“群责任感”。当然,如何对违规者及时提醒或批评教育,是否对于“屡教不改”者做出退群或向有关部门举报的处罚,这也是治理中小学班级微信群管理乱象所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班级微信群管理乱象的原因及治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