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上课、作业等教学环节一致性研究与实践

作者: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
罗松
《上海教育研究》2014.9
一、问题的提出
2009年10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对嘉定区课程与教学调研提出建议:“进一步加强备课、上课、作业等环节的一致性”。嘉定区教研室高度重视,2009年11月成立了“备课、上课、作业等环节的一致性实践研究”项目组,组织了专题学习和研讨,深入中小学教师、学生和课堂开展了访谈、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分析。
在学生问卷调查中,我们具体了解到区域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1.因为学生作业与上课的教学内容不一致,导致了作业的难度增大。问卷中,学生在回答“是否因作业与上课内容不一致,导致作业做起来很难”时,61.9%的学生回答“从来没有”,33.5%的学生回答“有的学科有时是”,3.9%的学生回答“个别学科经常是”。
2.部分教师作业批改和反馈不及时。问卷中,学生在回答“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否在本学科第二次上课以前批改后,发给你”问题时,只有72%认为是,还有 23%的学生回答作业有时过几天才发下来。
3.部分教师没有注意根据学生作业反馈的情况,来调适教学内容与进度。问卷中,学生在回答“老师是否经常根据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安排教学内容与进度”问题时,只有
31%的学生认为是,还有 28%的学生回答从来没有。
在对教师的访谈和课堂观察中发现:
1.部分教师备课时,没有分析学生上课时和作业中的表现,根据学生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39%的教师表示,备课时,根据教材、原来的教案(或者参考其他教师的教案),以及其他参考资料,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在以前上课中的表现和作业中反馈的问题,针对性的备课。
2.
部分教师上课的例题与作业的内容不一致。统计中小学教研员2009年听课的1170 节记录,发现21.3%的课堂例题与作业内容和方法存在明显的不一致。
3.部分教师备课过于简单,上课内容与备课设想存在明显偏差。
在听课和访谈中发现,15%的中年教师教案过于简单,上课时随意性过大,29%的青年教师上课时间安排不得当,上课表现没有达到备课设想的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项目组经过研讨,认为在嘉定区中小学开展备课、上课、作业等教学环节一致性研究与实践,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要以促进教师进一步理解学科、理解学生、理解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实现减负增效为目标;要以提高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一致性为标志;要让各个教学环节聚焦减负增效, 聚焦学生发展。
项目组通过学习和研讨认为,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备课、上课、作业等教学环节一致性研究与实践,具有实现针对性,可以概况为三个需要:一是适应嘉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需要。由于嘉定区城市建设加快,人口增加,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每年都有300名左右新的教师加入嘉定教师队伍行列,有必要以本项目为引领,提高
1~3年教龄的新教师实施教学环节的规范性。二是深入推进区域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课程改革多年来,理念家喻户晓,理念落地的关键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项目组分析了嘉定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认为有必要以本项目的研究实践为平台,引领广大教师深入思考怎样把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环节中去,突破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瓶颈。三是贯彻落实“为了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理念的需要。通过项目研究展示,引导区级教研和学校教研组,关注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等环节中聚焦学生发展、聚焦减负增效的情况,让教学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本项目重点采用了“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以研究引领实践,在实践中完善提升”的行动研究方法,不仅是提升区域课堂教学品质的有效方法,还是促进学校领导、教师、教研员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项目推进以自愿参加本项目研究的31个嘉定区中小学和教研员牵头的学科中心组为点,深入开展案例研究,以区域全部中小学为面,全面开展行动研究,点面结合,相互支撑。主要从7个方面开展了研究:
(1)备课时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和例题作业是否具有一致性?
(2)备课时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学生以前的课堂和作业表现,提高针对性?
(3)上课时是否注意根据学生以前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调适教学内容?
(4)作业内容和能力要求与例题是否存在明显的不一致?
(5)作业量和作业难度是否具有适切性,作业批改是否及时?
(6)考试评价与教学内容和作业练习的方法与难度是否具有一致性?
(7)教学环节是否能够聚焦学生发展,聚焦减负增效?
加强“课程与教学各环节一致性”的研究和实践方面,我们的五点做法是:
1.统一认识,形成合力,整体推进
在教育局的领导下,教研室在大量的调研基础上起草了课程与教学工作的文件,这些文件是:“关于成立嘉定区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研究项目领导组的决定”、“嘉定区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备课、上课、作业等教学环节一致性的意见”、“关于开展研究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行动的通知”等。报教育局审定后,在嘉定区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上,以教育局文件形式下发到各学校,有力地推进了项目的研究与实践。
会后,教研室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4个学段,利用联片教研等形式,组织学习讨论,帮助学校分析实际情况,提出落实课程与教学会议精神的操作细则。
区域范围内各学段的一致性,表现在幼小衔接、小学和初中衔接、初中和高中衔接。因为小学一头连着幼儿园,一头连着初中,我们重点在小学试点,研究如何避免衔接处出现知识重复和空白。还关注学科之间的一致性,例如课程设置上,要求学校在高一数学课程中安排先上三角知识,让学生在物理课中有必要的知识基础。
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封浜中学通过“一图、一表、一库”,来做好课堂设计与管理,加强教学环节的一致性。“一图”是指“知识结构树”。“一表”是指“学科
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一库”是指“公共教学资源库”。通过“一图、一表、一库”旨在明确教学标准要求,理清知识结构,避免作业的随意性,加强教学环节的一致性,从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研室在封浜中学召开了课程与教学工作推进会,推广封浜中学的经验。
小学英语学科在英语教研员的带领下,开展“基于单元设计的语篇教学---小学英语备课、上课、作业一致性研探”。
小学数学开展单元教学设计研究,分析课程标准、分析学生情况,制定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单元作业体系,指导教师加强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作业的一致性。
2.加强培训,项目攻关,分层推进
在教育局的领导下,教研室与基础教育科联合举办中小学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培训班。培训班根据学校特点分成12个项目组,开展了“嘉定区中小
学加强课程与教学环节一致性行动研究项目”的实践研究。
通过开展项目研究,促进了分管教学副校长理解学校课程建设、实施和评价一致性的内涵和要求,理解备课、上课、作业等教学环节一致性的内涵和要求。促进他们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思考学校课程与教学环节在实施过程中的一致性问题。通过组织研讨活动,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加以改进,螺旋式推
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过程,有效地促进学校教学管理过程,加强课程与教学环节的一致性,聚焦学生发展,聚焦减负增效。
新成路小学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目标、教学和评价一致性的教学实践。在对学案设计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教研组老师从四个点进行课堂观察。
即:(1)目标与提问的一致性;(2)目标与解答的一致性;(3)目标与环节的一致性;(4)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从四个方面来观察学生的学习达成度。
中光中学以语数英三门学科为切入口,各学科理清应知应会的知识点、能力点,将国家课程根据学校情况进行再分层。分基础、限定性拓展、自主拓展,按不同要求针对性教学;徐行中学制定了《徐行中学有效教学实施方案》,对备课、上课、作业等教学环节的一致性做了具体的要求;普通小学每年开展课程实施环节一致性自查活动;启良中学在教学质量统计中引入系数分析和
m
值量化分析方法,更好地发挥了质量分析对教师实施学校课程一致性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3.研究作业,提高品质,减负增效
开展区本和校本作业研究,提高备课、上课、作业一致性,探索减负增效的途径。
为了帮助学科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提高备课、上课、作业一致性,教研室组织教研员分学科成立区本作业研讨小组,开展了区本作业研究。对作业体系建设提出四点要求:(1)对课程标准具有解释性。(2)题目具有层次性。(3)具有指导教师编制作业体系的方法的引导性。(4)使用作业体系方法的指导性。教研室还引导学校在区本作业体系
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内化为校本作业体系。
例如初中数学学科为了让“学数学有困难”的学生能寻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坐标,设计了区本作业。把每节课的作业按基本要求由易到难编写,分层要求,严格控制超过基本要求的题目出现。同时,指导区本作业的使用方法。
鼓励和指导学校在区本作业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校本作业研究。例如,嘉定二中对“校本作业体系构建”实行备课组、教研组、教导处三级管理,并定期对“校本作业体系”进行评价和指导。
通过开展区本和校本作业研究,帮助学科教师加强了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与教材和学生关系的研讨。帮助教师加强了课程实施环节的一致性,逐渐把教师和学生从题海中带出来,掌握了教与学的主动权,实现了减负增效的初步成效。
4.搭建平台,分层培训,促进发展
访谈中教师反映:由于对学科本体认识不清晰,导致教学各环节逻辑结构不严谨,部分教师没有学科体系感,教学存在随意性。为此我们开展分层培训,加深青年教师对教学环节一致性的理解。
开展了 1~2
年教龄新教师培训,请前一年评出的优秀见习教师上课,以“教案撰写方法”为主题进行研讨,让新教师在同伴交流中加深对教学环节一致性的理解。
在 1~5
年教龄的教师中,开展了“教学新秀”评比活动。活动围绕提高备课、上课、作业一致性,开展案例的撰写与点评。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教学,以教学环节一致性为抓手,总结在课程与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
开展了中青年教师教学创新项目。每个学科教研员组织申报一个中青年教师教学创新项目,教研室确定6个项目围绕“课程环节实施一致性”开展研究。
举行了“一题一课一报告”——教研员实践课研讨活动。“一题”是明确的研讨目标,要求针对备课、上课、作业等教学环节一致性研究中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选准课题。“一课”是生动的演示,教研员上课演示怎样解决问题。“一报告”是可操作的方法,课后通过研讨,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形成研究报告。这样的实践课模式可集中力量破解难题。
通过分层、分类、多形式的培训和研讨活动,促进了教师主动思考课程与教学环节的一致性,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5.改进调研,促进反思,加强指导
采用“2+1”调研模式,总结学校开展“课程与教学环节一致性”研究的经验。
根据推进“课程与教学一致性”研究和深入调研的需要,2010 年以来,区教研室为了跟踪调研教师在教学实施环节一致性的实践情况,改以往“1天调研一所学校”为“2 天调研加一周后进行 1 天回访”。改“教学调研”为“课程与教学调研”。“2+1”调研模式,促进了教研员对调研活动本身的反思,提高了教研有效性,同时促进了教研员和学校教师合作,以具体章节为例,深入研讨怎样聚焦减负增效,聚焦学生发展体现教学环节一致性。我们强调调研过程弱化评价功能,加强研究功能,强调教研室是学校教研工作的合作伙伴。与学校和一线教师共同总结学校的课程与教学经验,并开展集中的展示活动。
通过填写教学情况反馈表,及时分析学科教师年龄、学历、业务水平、教学现状和教研组工作情况,分析薄弱学校以及薄弱学科所面临的瓶颈问题,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的策略。与时俱进地掌握各学科、各学校教师的情况并加以对比和分析。通过填写教学情况反馈表,为学校在教学管理上提供咨询服务,为进一步开展一致性研究提供了实证基础。

三、研究和实践中的主要经验
1.形成了以项目推进区域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模式
项目推进以自愿参加本项目研究的
31个嘉定区中小学和教研员牵头的学科中心组为点深入开展案例研究,以区域全部中小学为面,全面开展行动研究,点面结合,相互支撑。在本项目研究的实践中我们不断总结反思,我们初步总结提炼出教研室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1)项目申报(2)项目论证(3)项目研究(4)项目检查指导(5)项目跟进研究(6)项目成 果汇报(7)项目绩效评估。
2.形成了区域以项目提升教师培训工作实效性的工作模式
目组在实施本项目期间,连续4年在全区 1~ 5年教龄的教师中,开展了“教学新秀”评比活动。活动围绕提高备课、上课、作业一致性,开展案例的撰写与点评。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教学,以教学环节一致性为抓手,总结在课程与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这样以项目或者主题引领,以比赛促进青年教师培训的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3.积累了区域加强备课、上课、作业等教学环节一致性的经验案例
4
年多以来,召开市级推进研讨活动2次,区级展示研讨活动27次,区内和学校教研活动772次,分学段学科形成了实施经验和案例集30多本。2011年1月项目研究与实践经验在上海市 2010 年区县教研室主任论坛上交流,获得常春藤金奖。2011年3月在第二届长三角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论坛上交流。2012年12月6日市栖霞区研室做了经验交流。2013年8月在华东师范大学与北京市丰台区教研员做了交流。
4.有效提高了区域中小学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了解“加强课程与教学环节一致性”研究和实践的情况,2013年12月一次在部分教师和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并与2009 年 12问卷调查进行比较,其结果如下:
表 1
嘉定区中小学“加强备课、上课、作业等环节一致性研究”
调研数据对比表(学生问卷)
|
调研指标(问题)
|
2009年
|
2013年
|
备注
|
|
“是否因作业与上课内容不一致,导致作业做起来很难”
|
61.9%的学生回答“从来没有”;34. 2%的学生回答,“有的学科有时是” 3. 9%的学生回答“个别学科经常是”。
|
73.2%的学生回答“从来没有”:24.9%的学生回答“有的学科有时是这样”;1.9%的学生回答“个别学科依然是这样”。
|
抽 样
的 学
校、年
级
一
样
|
|
“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否在本学科第二次上课以前批改后,发给你”
|
77%的学生认为是;
23%的学生回答作业有时过几天才发下来。
|
92%的学生认为是这样; 8%的学生反映作业有时候是过几天才发下来。
|
|
“老师是否经常根据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安排有教学内容与进度”
|
只有31%的学生认为是,
有28
%的学生回答从来没有,
41%的学生回答有时有。
|
只有64%的学生认为是,
有12
%的学生回答从来没有,
24%的学生回答有时有。
|
|
基于数据的对比的反思
|
1.备课、上课、作业等环节的一
致性有了较好的转变;
2.改变少部分教师习惯成自然的教学行为需要一个过程。
|
表2
嘉定区中小学“加强备课、上课、作业等环节一致性研究”
调研数据对比表(教师问卷)
|
调研指标(问题)
|
2009年
|
2013年
|
备注
|
|
备课时,是否分析学生上课时和作业中的表现,根据学生表现进行
有针对性的备课?
|
39%的教师表示,备课时,根据拙样据教材、原来的教案(或者参考其他教师的教案)
以及其他参考资料,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在以前上课中的表现和作业中反馈的问题,针对性的备课?
|
27%
的教师表示,备课时,根据教材、原来的教案(或者参考其他教师的教案),以及其他参考资料,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在以前上课中的表现和作业反馈的问题,针对性的备课。
|
抽 样
的 学
校、年
级
一
样
|
|
教师上课的例题与作业的内容是否一致
|
统计中小学教研员2009年听课的
1170节记录,发现21.3%的课堂例题与作业内容和课堂例题与作业内容和方法存在明显的不一致。
|
统计中小学教研员 2013年听课的1360节录,发现9.6%的课堂例题与作业内容和方法存在明显的不一致。
|
|
部分教师备课过于简单,上课内容与备课设想明显偏差
|
在听课和访谈中发现,15%的中年教师教案过于简单,上课时随意性过大,29%的青年教师上课时间安排不得当,上课表现没有达到备课设想的思路。
|
在听课和访谈中发现,7%的中年教师教案过于简单,上课随意性过大,14% 的青年教师上课时间安排不得当,上课表现没有达到备课设想的思路。
|
|
基于数据对比的反思
|
1.备课、上课、作业等环节的一致性有了较好的转变;
2.
预设与教学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现.
|
由上述表格对比可以看出:
(1)因为学生作业与上课的教学内容不一致,导致了作业的难度增大的现象明显改善。(2)教师作业批改和反馈及时性得到加强。(3)更多的教师能够注意根据学生作业反馈的情况,来调适教学内容与进度。(4)更多的教师备课时,能够注意分析学生上课时和作业中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5)教师上课的例题与作业的内容一致性明显增强。(6)部分教师备课过于简单,上课内容与备课设想明显偏差现象得到改善。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我区学生全部学科合格率2009年为92.53%,逐步提升,到2013 年为95.15%,达到全市领先水平。在2013年公布的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试中,我区5年级和 9年级学生的学业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市平均水平。连续 4年的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和 1~5
年教龄青年教师教学评选中,2013年优课率67%,明显高于2009年45%,数据显示教师在理解学科、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的深度上,在课堂环节的把握能力上有明显进步。

四、值得思考的问题
1.作业批改及时性的标准,有待研究。例如语文学科的作文、探究型课程的长作业等。2.因上课内容与作业不一致,导致作业难的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校本作业精选、分层和有效性的研究。3.备课、上课、作业等教学环节一致性,怎样聚焦学生全面发展,有待进一步研究。嘉定区教研室将总结“备课、上课、作业等教学环节一致性研究”项目的经验与不足,持续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与实践,我们将不断学习探索符合嘉定特色的减负增效途径,为贯彻落实“为了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做出应有的努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