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校德育要突出内涵

(2018-10-29 14:36:11)

学校德育要突出内涵

 学校德育要突出内涵


作者:山东省华侨中学 苗清洁

《人民教育》2014.22

 

 

 

 

    山东省华侨中学秉承“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以“实、细、新、活”为德育工作原则,把“做人”教育放在首位,引领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学校形成了管理、课程、活动、自主教育“四主线”德育网络,从组织和管理上保证了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多方联动,构建教育共同体

    学校充分挖掘自身和家庭的德育资源,发挥班主任、学科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功能,构建多种教育共同体,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首先,建立所有学科教师合作育人的班级教育共同体。在班主任的统一协调下,同一班级所有学科教师合作育人。一是建立班级教导会制度。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定期交流,共同分析每个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协商教育策略。二是建立学科教师“包靠”制度,对特殊学生重点跟踪教育,通过具体教育契机,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在学习上帮助、在思想上引导、在生活上关心、在情感上靠近学生,因势利导,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三是开展每周主题教育,各科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重点渗透。通常提前一周,所有科任教师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集体会诊,就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内容进行梳理,确定重点,以便在下周教育教学工作中齐心协力,重点引导。这样,班级的德育与教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有机融合在一起。

 

    其次,建设畅通、互信的家校互联共同体,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我们把家校共育、亲子教育、开办家长课程与家校互联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把家校共育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其中,家校互联的心理健康教育着眼于应用的实践研究,初步形成了以班主任为研究主体的庞大的行动研究阵容。在家校互联的过程中,由于措施得力,充分吸引了广大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积极性。

 

    开展家校共育以来,家校关系得到显著改善,家长成为一支重要的教育力量。一旦个别学生发生问题,家长都能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促进家长、学校、教师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使学校取得了家长的充分信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学校德育要突出内涵


 

以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德育过程中,我校一贯倡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班级管理特色的形成,营造宽松、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使德育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成为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 

 

    学生干部一律竞争上岗,民主制订班规,班级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常规管理放手由学生组织实施,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培养其做人的尊严感、道德感、责任感。不少班级探索出特色鲜明的管理方法,如班委轮换制、班长组阁制、一日小班主任制、小组负责制(生活小组、卫生小组、学习小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机制、学生调解制等,小组还制订了奋斗目标、奋斗措施、小组合约等,在不同层面增强了大家的合作、进取、自主自律和规则意识。

 

 

 学校德育要突出内涵


以成长日记促使学生自省

 

    学校要求每位学生坚持写成长日记,每天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进行反思,记录自己的人生感悟,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自我完善、健康成长。国家大事、班级建设、学校管理、个人所思所悟都可以成为学生在成长日记中进行思考和表达的内容。班主任利用成长日记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给学生的心灵以安慰和疏导,给学生的成长以鼓励,给学生的困惑以点拨。成长日记使学生的思考得以深化,成为自我教育的良好方式。

 

    学期初,各班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形象设计、自定奋斗目标、自定人生格言、自选心中榜样”活动。每人一张自我人生设计卡,上面写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人生格言、要克服的缺点等内容。人生设计卡犹如一面镜子,学生随时可以对照反思,激励自己,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有的还制成座右铭,时时自我鞭策。

 

 

 学校德育要突出内涵


班级文化让学生自尊自立

 

    以“张扬个性、凝聚精神、提升品位、凸显特色”为目标,以建设学生的精神乐园为旨归,各个班级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丰富班级文化内涵,建设和谐奋进的班集体

 

    首先,让学生讨论确定富有班级个性的班规、班约。不少班级还发动学生设计了班徽,制订《班级行动纲领》。有的班级还编写班史、班级格言,这些发自学生内心深处,凝结着团队的智慧,效果远远超过了空洞的说教。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人才华,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力求达到“六个三”:班主任工作要有“三颗心”——爱心、诚心、细心;思想文化建设要有“三个想”——想国家、想集体、想父母;教室文化要有“三阵地”——光荣榜、大比拼、展示台;培养目标力求“ 三学会”——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行为文化建设实现“三个好”——好习惯、好品德、好人生;班级活动文化建设做到“三个有”——有兴趣、有个性、有动力。

 

    我校不断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制订了学生社团章程、活动计划,合理安排学生社团活动,使学生社团得到健康发展,在德育疏导和引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德育要突出内涵




 学会感恩

 

    感恩是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唯有学会感恩,他们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劳动,在未来的生活中少一些怨天尤人的抱怨,多一份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学校注重积极引导,从小事做起,将感恩教育落实到日常活动中。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在全校召开“知父母心,报父母恩”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上,让家长与孩子面对面,敞开心扉,互诉心曲。亲情呼唤良知,感恩铸造品性,亲情在感恩中升华。“感恩父母”教育让孩子们的心灵得到深刻的感动与洗礼。

 

    每年教师节前,学校组织开展“感师恩、谢师情”主题教育活动,组织“感谢师恩”主题征文活动和“献真情四个一”活动:学生自制一张谢师卡、给老师写一封信、表达一份感激、与老师谈一次心。然后,学校精选获  奖作品,连同两篇关于“感动”的文章和一些贺卡,制成以“感师恩,谢师情”为主题的宣传栏。

 

    我们把毕业典礼作为一次对全校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感恩教育、人生教育的契机,各毕业班自发组织“感恩母校,感恩老师,感恩同学”为主题的话别会。

 

    学校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识恩、知恩、感恩。 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增强了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促进了学生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学校的德育工作及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乃至整个学校的精神文化面貌,因感恩文化的润泽焕发出蓬勃生机。

 



学校德育要突出内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