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结课应遵循的原则

(2018-10-18 09:46:06)

             结课应遵循的原则

结课应遵循的原则


作者:陈白棣

《教学与管理》2018.1

 

 

 

 

 

结课环节往往是指课堂结束前的 35 分钟,该环节与课堂导入环节一样重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的结课不仅可以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回味无穷,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用调查、分析的方法,较全面地总结出了八项结课的基本原则。

 

 

 

一、比较性原则

 

 比较性原则要求教师在结课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对比,特别是学生与前面容易混淆的部分进行对比,指出其区别在什么地方,从而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概念或理论的本质含义。

 

在结课时教师利用下课前的35分钟时间,引导学生选择比较标准,选择两个可比较的对象进行比较,比较的可比性是指两个对象有相同的特质。如:比较两个(或多个)有相同特质的概念(或理论)的相同点和相异点。重点在于比较不同点,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本质特征。学生可能在选择比较的标准时不符合逻辑,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选准正确的比较标准。

 

较可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充当一个积极主动的角色。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广阔性和灵活性。

 

结课方法:采用对比式结课。用列表、图示等方法对所学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对比,比较相同点和相异点,从而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结课应遵循的原则


 

 

二、巩固性原则

 

“教学原则是指教学活动的基本原理,是客观教学规律的主观反映,是所有教学规则的统一整体。”艾宾豪斯遗忘理论告诉我们,遗忘是与识记相伴随的,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巩固性原则要求教师根据这一理论在结课时及时对本节的知识、技能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及时巩固,达到增强识记和保持信息的目的。

 

 巩固的目的是为了同遗忘作斗争,在结课时,通过归纳、类比、联想等方法来促进知识的再认、再现,为知识的同化扫清障碍。“复述是外部指导向内部转化的必要条件”,复述是巩固知识的好方法,“让学生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来复述所学的知识,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巩固性原则的应用,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复述、总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画出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当学生总结有不完善的地方,老师可以让其他学生讨论再补充,概括出该节课的中心和重点,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不仅要总结知识,还要及时总结本节课上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以及该方法使用的范围,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使用时总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学生往往不注意对定理、公式的使用范围,这种对方法使用范围的总结对学生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三、悬念性原则

 

 北宋哲学家张载讲过:“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也,学则须疑。”悬念性原则指在课的结束部分有意不说透最后的结果,给学生布下一个悬念,留下一定的探究空间,对教材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但要注意难度。讲大气污染结课时,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什么是PM2.5PM2.5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带来什么危害?请大家收集整理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写成短文,也可以根据PM2.5 的组成汇成图表。”

 

教师在结课时结合本节内容和下一节的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一点思考问题、留下悬念,引导学生看书,去寻找答案,给人“课结思未尽,言尽意未完”之感。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当两节课的内容联系较紧密时,一节课的结课不完全是一节课的结束,也可以成为下一节课的开始。悬念性结课原则可以让学生对下一节课学习的新知识有期待感,促进学生事先了解学习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结课应遵循的原则

四、延伸性原则

 

 把课堂所学知识向课外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拓展延伸部分学生往往会得到更多的情感共鸣和升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知识树的生长和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重视课堂在结课时的巩固性,现代的教育理论更看重结课的延伸性。”延伸性结课原则一般用在一章或一个单元结束时,总结本章或本单元的内容、方法可以延伸应用到课外,将本节知识技能与其他学科融合,沟通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对提升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以发展学生兴趣为主,让学生从有兴趣的学科或知识学起,进行延伸,重视技能的发展。比如学习了简单统计后,可以让学生调查一个班一天丢掉了多少个塑料垃圾袋。以此样本估算平均每天每个学生要丢掉多少个塑料垃圾袋,他所在学校,一个学期将要丢掉多少个塑料垃圾袋。同时建议学生查阅塑料垃圾袋降解的有关简单知识。这样的调查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应用了所学的知识,还起到了环保教育的作用。

 

教师在用这一原则时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或指导学生选学某些内容。教师要具体指明延伸的具体地址,如某一本书的某一章的某一个理论或方法。延伸一定要具体,避免学生盲目查阅,浪费时间。

 

 

 

五、简洁性原则

 

结课是一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是中心环节,教师以精练的语言对新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巩固或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或聚合思维来结课。结课扮演的只是一节课的收尾工作,因此时间不能太长,一般是35分钟,以免喧宾夺主简洁快速提纲挈领是结课的特点。

 

结课是必要环节,每一节课都要有结课,否则就不完整。不同类型的课要有不同的方法。概念课、计算课多采用归纳式结课,也可以设计练习、回答提问来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复习课可以采用对比、归纳式结课。

 

结课是一结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要简洁、有力度。要做到水到渠成、自然妥帖、突出重点、画龙点睛、恰到好处,语言要干净利落,既能帮助学生扫清知识的脉络,又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忌画蛇添足、拖堂压课,也忌虎头蛇尾、草草结课,教师要在备课中分配好结课的用时。

 

结课的语言要简练、幽默、活泼。用简练的语言理清本节课的知识体系,“用幽默的语言提醒开小差、打瞌睡的同学,用激情去拨动每个同学的心弦”,让学生在下课前感到轻松、活泼、愉悦,为下一节课奠定基础。

 

 

 结课应遵循的原则


 

六、目的性原则

 

 结课要照应课的导入。教师们喜欢在导入时设置疑问,结课时也一定要有对疑问的呼应,使得整堂课有首有尾,正如一位喜剧作家说的:“开幕时,墙上挂一把枪,落幕时枪一定要响,否则就不要在墙上挂一把枪。”有效的结课设计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必须针对一节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当时的学情分析判断,以既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来选择确定结课的方式。数学课多采用归纳结课、对比结课、悬念结课、延伸结课等。

 

结课既可以是一种收敛思维,也可以是一种发散思维。采取收敛思维要总结课的重点知识,理顺知识的相互关系,特别是知识的使用范围。采取发散思维是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上延伸知识的内容,设计悬念让学生下课后自己思考解决。比如设计一题多解,分析条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解答方案。

 

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已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在结课时也要有目的地教会学生学会总结。不仅要总结知识,也要总结某一学科具体的方法、技能,总结为什么这么做,还要总结元认知,即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监视、调节和控制。

 

结课要有目的,不能面面俱到。不论是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还是归纳总结课堂知识体系,都要根据课堂实际氛围,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选取合理的结课策略。要归纳提炼出一节课的重点,重视思想方法,以及知识建构体系。

 

 

 

七、学生主体性原则

 

  结课的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的兴趣。学生主体性是教育教学的一个核心因素,包括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

 

“结课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发表见解,通过他们的思维加工,构建其知识的结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地参与结课过程。“教育成长的标准是学生心理过程的质量。”教师要引导学生理顺一节课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树。对于学生的归纳,教师要做到“放手不放任”,要立足于引导、启迪、发挥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不要固定“标准答案”,特别是文科,标准答案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学生通过创造性思维得到的答案可能比教师制定的“标准答案”还标准。对理科的课程要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结课时即使是同一个问题也要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总结。鼓励学生怀疑。李四光老师说:“没有怀疑,就没有真理。”笛卡尔提出的方法论里第一个内容就是“普遍怀疑”。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适当提问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要让他们有话说。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在课堂小结时说出来,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也要鼓励他们表达出来,给他们一个纠正错误的机会。

 

 特别要关注那些有创造性又不十分完善的学生思维,要鼓励他们的创造性部分,指出不完善的地方,分析不完善的原因。这样的结课发言对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很重要,一次有创造性的发言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

 

 结课应遵循的原则



  八、互动性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与周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建构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知识是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作用中建构的结果。用归纳总结方法结课可以提升内涵,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完善建构。归纳总结要求教师对知识的脉络非常清晰,表达用语要精炼。最好让学生自主完成总结,教师对不完整的部分进行引导、补充。学生开始学习小结要给出具体方法步骤,以后逐渐减少具体指导。

 

 “互动是指通过师生多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促进认知与情感和谐和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的生成,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结课时,教师要善于用情感的元素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激发师生在情感上的共鸣;用言语启发学生自己去理解所学教材,促进学生对社会、人生价值、个人行为的思考,使个人更加适应将来社会的需求。

 

 互动结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长久的发展和知识的建构。倡导学生在仔细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质疑发问,即“学生问问题,老师回答,消除学生对课文的错误理解”。互动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掌握一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方法技能。

 

 结课无固定的模式,教师要对结课部分进行调控,在实际教学中要因课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因教材施教,努力选择最佳的结课方式,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结课应遵循的原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