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互动电视 技术和市场的平衡点

(2007-11-10 21:56:54)
标签:

IT/科技

在普遍的商业运作中,主要分技术、市场和资本运作作为3大导向主流,一般都是3个方向的合力,企业才能往前走。今天先谈市场和技术两部分的平衡点。
 
技术派:
优势:以实现高端技术为门槛,阻碍他方进入该领域。
缺点:高端技术门槛的实现需要大量的成本和时间的积累,需要形成技术专利垄断形式,才能获取最大的利润。
极限案例:1999年6月,正是DVD开始在市场上流行的时代,6C(包括日立、松下、JVC、三菱、东芝、时代华纳)宣布“DVD专利联合许可”声明,要求世界上所有生产DVD的厂商必须向他们购买“专利许可”。国内企业每台DVD需要缴纳的专利费最高已经达到26.2美元,利浦虽然宣布新的授权模式(Veeza制度),把CD-R专利授权费由原先每片0.045美元调降为0.025美元,表面上大幅调降44%,但其收取的金额仍占出厂价的25%,且需要一次性付清,这使得生产商的利润都被专利授权费所抽走。
 
市场派:
优势:以实现最大市场占有率和对客户群服务的绝对掌控为门槛,排斥他方的服务或供应。
缺点:扩大市场和维持现有的市场占有率,对每个公司都是一场持久战,市场越大,投入就会越大,成本的日投入增长,会让一些就算是经验超丰富的巨象企业也难以一下子转型,造成一个点的被突破,就会形成兵败如山倒的局面。
极限案例:史玉柱的脑白金和黄金搭档,就是完全以打市场作为立足点,几块钱成本的东西,依靠军队般的渠道和催眠广告轰炸的威力,从50万起家,硬是打出了每年十几个亿的销售额,堪称经典。
 
在我们互动电视领域上,也有很多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互动电视产业项目有着高投入门槛,受到政策影响大,延展期很长的特点。从2000年左右,开始,经过7年的波折,能存活下来的企业不多(受政策保护的地方广电运营商不算我说的企业之内)。
而地方运营商的推进力度不甚激烈,从投资额,投资回报周期和政府的年度工作计划执行上考虑的等等因素,造成地方大多呈观望的态度,也使得了互动电视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客户服务的最终需求量还很少,还没有到引发产业链上的大量投资,使得技术产品(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单价过高,形成不了规模效应。
产业方向是没有错的,如何才能在产业方向明确,但是产业冬季过长的情况下,能熬过严酷环境的考验,挨到产业发展的春天呢?
 
我们先从一个例子环节开始探讨。属于技术范畴,现在的机顶盒硬件只是一个单片机,还没有达到类似电脑主板那样的可顺便拆卸和增加配件的状态。所以经常有些所谓的专家会讲运营商黑心,32m内存的机顶盒要卖一两千块那么贵。
其实都是成本价,如果算上库存和其它周边的配套成本,都是亏本洒泪在卖的。当然,运营商和机顶盒厂商也不是慈善机构,现在的亏本卖,只是投资的一部分,可以在往后的其他收入中回收成本、利息乃至一段时间内的盈利。
这就存在一个问题了,提供的服务,是基础于硬件的。硬件性能的提高,服务才能多元化,资本的回收途径才能增多。只有到了终端覆盖率到达一定的程度,运营商才能产生骨牌效应,才能真正的盈利。硬件价格过高,虽然能提供更好更丰富的服务,但是门槛已经形成,不能实现自我生血功能的市场,最终会被用户抛弃,之前的典型案例就是盛大盒子
高端盒子只能在普及型盒子大众化后,通过提供差异化的高端服务产品,才能让老百姓去购买和消费。举个例子:如果没有之前的手机应用习惯,一下子让人们从电话座机的服务飞跃到3G的高端手机终端服务,可以想象,就算中国移动公司如何的有管理能力,如何的有现金储备,也是不能做到业务的平滑过渡。没有一定量的热杆fans,3G手机也不能做到盈利。
葛优说了一句话很有道理:“我还是相信群众。”群众需要的是在恰当时候出现的优质服务,无论是机顶盒硬件、网络,还是在机顶盒上提供的科幻般的增值业务。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看现在互动电视的大市场环境。
从大的历史环节来看,现在中国的互动电视发展,可以说是刚到了冬季和春节交接的萌芽阶段。国家一方面在推进,无论是iptv或者是数字电视都在进行城市试点测试,或者在谋求大面积的整体平移。另外一方面,有很多的企业已经陷到了业务的泥坑,倒下来一批,可另外一批又冒起来了。
 
是免费群发广播型机顶盒的青岛模式,组建资本构造型地方广电的双向市场化最高的杭州模式,还是组合电信策略的上海文广和整合地方电视台的南方传媒,都在尝试一条条的进化之路,都在寻找一种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可行性。当然,每种方式,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由于优势所引发的劣势。
如果单纯从市场的角度去考虑,越多的终端覆盖,无论是高端型还是普及型,无论是数字电视还是IPTV,肯定是越多越好的。起码市场开始培育,就好像以前苹果电脑是老大哥,IBM是老二哥,变成了现在的兼容机电脑的天下,苹果电脑只占很少的比例,IBM都转行做服务软件一样。一旦整个市场被培育起来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来分蛋糕的事情了,起码每家都有蛋糕,只是多少的问题而已了,总比整个市场被手机和互联网的蚕食要好。
 
现在的困扰,大多就是如何平衡技术和市场,如果前期硬件和网络的投入不足够,可能只够铺设单向的数字电视网络,而发出去的盒子也只能是单向广播型,虽然这样的成本是最低,也能最快实施和最快占有地方市场。但是却只能收取广播电视的费用,后续的增值业务市场就有可能跟不上,还要考虑未来改网的投资等等。
 
而像盛大那样,虽然高端业务一箩筐,但盒子也是超贵的(试问6千多块钱的盒子,有多少中国家庭可以承受),虽然跟电信/网通,都有合作的关系,但是却仅仅在于个别试点。就算最后雪藏盒子,推出盛大易宝,但是终端却是电脑,使用情况也不怎么好,不了了之,最近成功回归网游业务,股价才拉升到现在的30元左右。
 
中间会有一个平衡点,拿数字电视来说,前期铺设双向电视网络,通过引入2-3个机顶盒厂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一方面促进竞争不会形成垄断,另一方面是一个保障机制,不会因为某个机顶盒厂商的退出而战略失效),发放普及型双向机顶盒和高清盒子,为未来3-4年内的业务铺路。在推广机顶盒的同时,需要引入更多的SP和CP的产品和服务去充实和巩固这个市场。
我坚信,整个市场壮大后,得益的是所有的参与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