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对用户的吸引力及用户更新的动力来自于:
塑造的氛围: 朋友都有,我也要有。朋友都更新,我也要更新。持续不断的关注与被关注...
用户对功能的需求,一部分来自于自身,一部分来自于环境。产品可以塑造一种氛围,去影响用户的使用频率,增加功能本身对于用户的粘性。易用性和可用性比起来,可用性占更高的地位。一个功能即使设计的再简洁再方便,假如用户根本没有需求,无异于白费力。品牌最重要。拒绝不掉的诱惑,哪怕并不那么好用。品牌的建立源于对人心理追求的把握,不只是满意,还要出其不意。
用户心理模型
对用户需求的把握,不能仅停留在数据上。往往数据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出用户真的需求,对用户分析来自于持续不断的定性分析。时刻以同理心去分析产品的可用度,同时去找关键用户访谈,从结果的差异中去寻找更深层次的需求。对用户心理模型的认识,应该是长期但是需要不断关注的。
普通用户访谈
典型用户访谈
确定用户群体
〉
找到典型用户
〉
告诉用户我们要做什么,我们想要知道你什么 (基础用户访谈的内容,不多说了)
〉
让用户自己画出来他们想要的感觉(画什么都行,怎么画都行,不会画画也可以随便画)
〉
整理分析这些用户的画
〉
得到用户的使用过程
中国特色用户(四两拨千金的效果)
用户需求对界面的促进
认知用户心理,更容易在产品定位和用户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在符合用户习惯的角度下,有侧重性的突出产品定位,获得满意度,可以创造更好的口碑。界面的设计,更注意引导性。
产品定位和用户
我现在比较同意的一点是,产品设计成怎样的,就会有怎样的用户。主动权在产品这边。
只研究用户?
用户体验的研究,不只要研究用户,也要研究产品。对用户的研究可以使你不致于偏离大众,而对产品的研究可以保证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即使知道用户要什么,却不知道以怎样的方式给予,也不是一个合格的ue人员。
文章引用自:http://www.snsing.co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