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学习行为中,主动地成分究竟占多少?茫茫人海中,有所少人为了命定的目标而不屈不挠?以前我曾经为了摆脱贫穷和困苦而刻苦攻读;当我工作了,许多人劝我考研,但我总觉得我已经到了为我的心而学习的时刻,我讨厌为考试而学习,讨厌为了纯物质的改善而学习;我应该做我愿意做得事,不为了什么而学习!
今天,每天都在用高考这把剑约束提醒学生;他们中的多数人看上去也在为这把剑的逼迫,而不停的在路上奔跑。但对于他们自己的学习过程究竟思考所少呢?昨天在班会课上,和孩子们探讨了这个问题。学习行为中的过程与结果,由什么来主导?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智商的差别真的是微乎其微,重要的是,我们常常忽略学习的过程,而我们有特别重视结果;我们不太善于思考——过程导致结果;过程中的细微差别的逐渐叠加,导致最终的结果想去甚远。比如一个早读,别人在指定的时间,已经开始;而我还在找书,我翻书的动作也比邻坐慢了半拍,而我这样的行为是每天如此的,叠加起来,谁能计算清楚?
有的孩子在自我评价时,说自己吃完饭看了十分钟电视,说自己这是浪费了时间;难道我们不需要娱乐了吗?不需要休息了吗?绝然不是的。我们要思考的是要解决的是,在做同样事情的时候,我们的状态如何。比如同样是听课,有的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十五分钟,有的人集中在二十分钟;有的人听课的时候思维高速运转,而有的人则只是被动的听讲;我们要思考,要评价的就是我们在做同样的事件时,我的状态和别人的状态有何不同;通过对这样过程的思考,我们应当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断调整和自我的状态,使之大多数啥时候都处在最佳状态,相信学习的过程也就会有更多乐趣,学习的结果也就会更好!
处在高三阶段的孩子,尤其经常要做学习行为的自我评价。比如一天之中,我的状态如何?一周之中我的状态如何?分科学习的自我评价,考试行为的自我评价;推而广之,日常中有哪些因素对学习产生影响,对这些因素要进行具体分析,归因分类,不断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可能你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就可能改善你的学习状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