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化常识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易混一百组(四)
(2021-08-24 22:24:09)分类: 高考复习备考 |
105关东、关西、关中、关外
关东:指山海关以东的一带地方,泛指东北各省,也叫关外。关西: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为“关西”。关中:相当于今陕西省中部平原(渭水流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地属秦国,又名秦中。关外:秦、汉、唐定都陕西的王朝,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的地区为“关外”;明清称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为“关外”,因其位于山海关以外而得名。
106建元、改元
建元:开国后第一次建立年号。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建元"。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同一皇帝在位时更换年号,称为"改元"。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107阴文、阳文
阴文:器物或印章上所雕铸或所镌刻的凹下的文字或花纹。印章的阴文也叫"白文"。阳文:表面凸起的文字或者图案。
108流民、遗民
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没有着落的人。遗民:指亡国之民,或者沦陷区的百姓,或者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人,或者劫后余留的人民,或者指后裔、隐士、百姓等。
109股肱
股:大腿。肱: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110临朝称制、垂帘听政
临朝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由西汉时期的吕后开辟。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垂帘听政:垂帘,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治理。形容女后当朝处理国事。起源于战国,垂帘听政的制度到唐朝武则天时期才开始。
111四夷、中国
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按族划分,不按地区方位划分)泛指外族、外国。即东夷、西戎(氐、羌)、南蛮(越、巴、蜀)、北狄(胡)。两两对举时指四方少数民族。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又称“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在文言文中指中原。
112服阕、起复
服阕:又叫服除、终丧,守丧期满除去孝服。阕﹐终了。起复:明朝以前,又称夺情起复(夺情、夺服),官员因父母丧而辞官守丧未满而奉召任职,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参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副官代理。明清时指官员父母丧服满期后补官。降官后又复职。
113酷吏、循吏
酷吏:本意为执法无情的官吏,后指用残酷的方法进行审讯、统治的官吏。如汉代张汤、郅都,唐代来俊臣。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114淫祠、淫祀、生祠
淫祠:不合礼义而设置的祠庙,邪祠。淫祀:指不合礼制的祭祀。生祠:旧时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其对象都是官员。有德政于民的官员,民为之立生祠,以颂其功德,但其下级官员也能出于阿谀奉承的目的为上级官员立祠。所以其对象不一定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115昭穆
昭穆:是宗庙制度之一,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以此区分亲疏贵贱。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之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之右方,称"穆"。即左三昭右三穆。以周代天子七庙为例,自始祖之后,父为昭,子为穆。排列时,大祖居中,三昭位于大祖的左方;三穆位于大祖的右方,以此来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次序、亲疏远近。
116白衣、青衣、青衿、黄衣、黄裳、赭衣
白衣:指平民。亦指无功名的人;也指既无功名也无官职的人。未考中功名的叫白衣秀才。进士又称白衣公卿。青衣:表示婢女。明清时代也指寻常百姓。是中国戏曲中旦行的一种,北方剧种多称青衣,南方剧种多称正旦。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是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青衿:泛指读书人,在明清科举时代专指秀才。黄衣:指道士。黄裳:指嫡妻,也指太子。赭衣:是古代囚犯所穿的赤褐色的粗布服,是犯人的代称。
117堂、室
窗、户之外曰堂;窗、户之内曰室。堂指母,令堂指对方的母亲;室指妻,家室指妻子。堂在前,室在后,堂大于室。在堂上面南背北之位为最尊。室为东西长南北窄的矩形,面东背西是最尊之位,即所谓东向坐。其次是面南背北之位。再次是面北背南之位。最卑之位是面西背东的席位。登堂入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118谕旨、俞旨、中旨
谕旨:晓谕帝旨(动词)。皇帝的诏令(名词)。俞旨:俞,允许的意思。俞旨是表示同意的圣旨。中旨:皇帝的诏谕。唐宋以后皇帝自宫廷发出亲笔命令或以诏令不正常通过中书门下,直接交付有关机构执行,称为中旨。符合君主的意旨。(此义项“中”读四声)
119优诏、矫诏
优诏:是褒美嘉奖的诏书。矫诏:假托或假传的皇帝诏书,或者篡改皇帝的诏令。
120西席、东床
西席:又称西宾,古人席次尚右,右为宾师之位,居西而面东。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西席就成为旧时家塾教师或幕友的代称。出自汉明帝刘庄尊敬老师桓荣。东床:又称东袒,出自王羲之,东床就是女婿。"令袒"或"东床"这种称谓一般都用于称对方的女婿、别人的女婿。
121太子、世子
太子:春秋之前,天子或诸侯的嫡长子或儿子中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人称太子,有时称世子。战国时诸侯嗣子皆称太子,不能称世子。两汉时皇帝与诸侯王的继承人皆称“太子”,只是被预定为皇位继承人者称皇太子。别称有东宫、青宫、春宫、黄裳、储副、储贰、储君、副君、元良等。世子:春秋之前,天子或诸侯的嫡长子或儿子中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人称世子,有时称太子。曹魏时期,诸王公侯嗣子改称世子,后世多以王爵嗣子为世子。明清两代亲王嗣子称世子。
122雅乐、俗乐
雅乐:即典雅纯正的音乐,是一种古代的传统宫廷音乐,指帝王朝贺、祭祀天地等大典所用的音乐。俗乐:指世俗的音乐,与雅乐相对。宫廷中宴会时所用的俗乐,称为"燕乐"。古代对民间音乐、外来音乐和散乐(百戏)的泛称。
123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