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小说类阅读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2016-07-28 16:20:00)
标签:

高考阅读

语文高考

小说阅读题型

小说答题技巧

教育

分类: 高考复习备考

题型一:综合性选择题

答题时可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快速浏览各个选项,将选项大致分成筛选信息(概括内容)和评价赏析两类。

第二步,圈画出评价赏析选项中有关思路、主题判断、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内容的名称术语。

第三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筛选信息类注意是否改变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特别关注圈画的名称术语是否有原文依据。

第四步,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

题型二: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题型展示

1.文中的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文中主人公的形象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探究他(她)是个怎样的人。

3.从小说看,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4.文中的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5.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6.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方法点拨

 人物形象指的是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主要有两种考查形式:概括某一人物的形象(特点);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

针对第一种考查形式,在作答时可从三方面来组织提炼答案:1. 从文章中找出直接表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2. 从他人的相关言行以及人物自身的言行中提炼出体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3. 联系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进行综合提炼概括。

对于第二种考查形式,答题时需要结合具体内容来逐条分析,可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入手:1. 抓住最能体现人物某一方面性格或品质的语句(如描写人物语言、动作、行为、心理的句子或细节描写的句子)进行分析;2. 抓住对人物的直接评论性语言或侧面烘托性语言进行分析。注意分析的条理性。

答题思路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作者直接介绍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1.结合人物的描写手法,以及重要的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描写手法:详见记叙文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对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作特写式的描写。

重要情节:

⑴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

⑵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

2.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身份地位

    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我们知道,小说中的一个人,往往代表着的是一类人,这“一类人”就是人物的身份,而一个社会,总是有上层、中层和底层之分,这就是人物的地位。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就是旧中国社会最底层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而“我”则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3.分析人物形象,还要重视人物的命运

作者常常用一个人物的命运来表现自己对某种社会现状的思考,那么,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则就更多地反应着社会问题,从而进一步揭示小说的主题,因此,主人公命运也是人物形象赏析的一个重要因素。如:2011年山东卷的《审丑》中,曾大爷的的形象特点分析,我们就要看到曾大爷深爱自己的孙子并为之全力付出(或隐忍孙子的不孝),最终晚年十分凄凉的命运

4、赏析人物形象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   全面、恰当、实事求是;

第二,   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   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第四,   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答题模板】: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题型三:把握情节,理清线索

(1)含义: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下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2)线索设置的方式:以实物为线索,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⑤以人物(人物的某一特征)为线索。

(3)线索的类型及其作用:

①明线: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

②暗线:与明线共同贯穿全文,也为情感抒发提供切入点。

③双重线索:两条线索相辅相成,既处处相关联,又看似毫无关系。主要形式有:虚实结合、纵横交叉、一主一次、平行发展等。

找线索的关键点:①文章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⑥明显的时间或空间标志;等等。

题型展示:

1. 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所讲述的故事。.

2. 本文写了××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3. 请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4.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5.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线索,文章写了什么?

针对文章(文段)的不同特点,答题时可灵活运用如下技巧:

1. 故事情节或内容有明显的概括性语言的:

(1)补充拓展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答题时对照小说的三要素补充增添,就可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2)摘录中心句段:对于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可以直接引用或对其加以补充、整理。

2. 故事情节或内容无明显的概括性语言的:

(1)归纳要素:如果所选文章或文段整体在讲一件事,可以找出文中对应的六要素,用逻辑清晰的语言组织起来即可。

(2)合并段意: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可逐段分析出段意,再把主要段落的段意结合起来,即可从中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注:对于写了几件事的文章,要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抓住主要事件来概括。值得提醒的是,有的记叙文所设置的问题之间是有关联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其他题干设置或关键问题的答案中得出,答题时注意灵活运用。

【附】小说的三要素

   1)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作者以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物为原型,提炼加工而成,所以不能将小说中的“我”看成是作者,它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能够鲜明而深刻地表现小说所反映的主题。

   2)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

  (3)(典型)环境:一般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

【注】其他题型参照记叙文

1.答人物题:

首先要从人物自身的正面和侧面描写考虑,其次要考虑人物所处的环境、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表现。

2.答情节题:

往往要考虑情节本身、人物、主题三方面的作用。(其中,情节是主要的)

3.答环境题:

往往要考虑环境、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的作用。(其中,环境是主要的)

4.答主旨题:

往往要从主要人物、人物关系入手,甚至还要考虑到情节的推进、社会环境的设计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