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夫人》学案

(2014-01-15 16:23:45)
标签:

学案

湘夫人

教育

分类: 教案学案教学设计

《湘夫人》学案

编写:王智斌            审核:

姓名: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以鉴赏屈原诗歌为范例,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逐步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屈原,名平,字    ,战国中期      国人。屈原开创了新诗体     ,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与《诗经》中的“      ”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江水神的乐歌。古代楚国沅湘一带,有祭祀男妇水神之俗;后以舜为湘君,以舜二妃为湘夫人。以舜帝与二妃的传说为题材,写出了“湘君”与“湘夫人”的深深爱恋和苦苦相思。传说尧帝将帝位禅让给舜,并且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与舜为妃。后来舜帝南巡安抚少数民族,死于苍梧,葬在九疑山。二妃因牵挂、思念舜帝,便南下潇湘千里寻夫。当她们得知丈夫已死,伤心的泪水洒落在竹丛中,竹叶为之尽斑(后世称之为斑竹,又称湘妃竹)。随后二妃也投水而死,化为湘水女神。         

《湘夫人》是以巫师扮演的湘君的口吻,抒发追念湘夫人的情怀,发生在湘夫人久等湘君不至而北出湘浦、转道洞庭之时。因此当晚到的湘君抵达约会地北渚时,自然难以见到他的心上人了。作品由此落笔,与《湘君》的情节紧密配合。

2、结合注释和课后练习阅读《湘夫人》,熟记并默写有关名句

 1)帝子降兮北渚,                               ,洞庭波兮木叶下。

2               ,罾何为兮木上。   

3              ,蛟何为兮水裔

4)捐余袂兮江中,                  

5              ,思公子兮未敢言

6              ,夕济兮西澨。   

7              ,将以遗兮远者。

8                 ,聊逍遥兮容与。

 

 

课内探究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概括各段的内容要点。

   

 

 

2、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

 

 

3、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课后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北(zhǔ)    袅(niǎo)    眇(miǎo)

B(ruán)  薜荔(bì lì)  (lǐ)

C潺湲(chán yuán)  (tīnɡ)  (yí)

D.水(yì)  (chuán)  (xīn)

2下列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白   荒忽  芳椒  庑门

B.江皋  嘉期  缤纷  逍遥

C.容与  遗赠  衣袂  辛夷

D.哀宛  迂缓  偕逝  润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湘夫人》以方言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变化灵活。这种骚体诗,是继《诗经》后新出现的自由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次空前绝后的创新。

B.中华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如果我们不记下同代人的雪泥鸿爪,后人就难免要雾里看花了。

C.虽然他的话我不懂,我的话他也不懂,但是我们凭着手势和动作,便言为心声了。

D.没想到我忙了很长时间,到头来只是海底捞针一场空,这种傻事我以后再也不干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

B.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作出了贡献。

C.为确保大熊猫入港随俗,科研人员专门安排它们接受语言训练,提升普通话、广东话和英语的能力,为在香港定居做好准备。

D.许多投资者不了解证券投资和基金产品的风险,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贸然进行证券和基金投资。

《湘夫人》学案(教师)

编写:王智斌            审核:

姓名: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以鉴赏屈原诗歌为范例,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逐步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屈原,名平,字  原  ,战国中期   楚  国人。屈原开创了新诗体  楚辞  ,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离骚   》与《诗经》中的“  国风    ”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江水神的乐歌。古代楚国沅湘一带,有祭祀男妇水神之俗;后以舜为湘君,以舜二妃为湘夫人。以舜帝与二妃的传说为题材,写出了“湘君”与“湘夫人”的深深爱恋和苦苦相思。传说尧帝将帝位禅让给舜,并且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与舜为妃。后来舜帝南巡安抚少数民族,死于苍梧,葬在九疑山。二妃因牵挂、思念舜帝,便南下潇湘千里寻夫。当她们得知丈夫已死,伤心的泪水洒落在竹丛中,竹叶为之尽斑(后世称之为斑竹,又称湘妃竹)。随后二妃也投水而死,化为湘水女神。         

《湘夫人》是以巫师扮演的湘君的口吻,抒发追念湘夫人的情怀,发生在湘夫人久等湘君不至而北出湘浦、转道洞庭之时。因此当晚到的湘君抵达约会地北渚时,自然难以见到他的心上人了。作品由此落笔,与《湘君》的情节紧密配合。

2、结合注释和课后练习阅读《湘夫人》,熟记并默写有关名句

 (1)帝子降兮北渚,                               ,洞庭波兮木叶下。

(2)               ,罾何为兮木上。   

(3)              ,蛟何为兮水裔

(4)捐余袂兮江中,               。   

(5)              ,思公子兮未敢言

(6)              ,夕济兮西澨。   

(7)              ,将以遗兮远者。

(8)                 ,聊逍遥兮容与。

 

 

课内探究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概括各段的内容要点。

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讲湘君和湘夫人的苦恋故事。全诗以湘君的口吻,抒写了他自己在约会地点没有等到湘夫人的忧愁、烦恼感情和一系列的心里活动。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着。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

    第一段: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似乎已经飘然降临到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看到秋风萧瑟,洞庭波起,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已经做好了佳人到来准备,却见到世事颠倒,真担心约会要失期。

第二段: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心中,急切地等待恋人而不见来到,神思恍惚地向远方张望,迷惘地看着缓缓不断的流水出神。

第三段:湘君又看到事物错位,担心心愿不可能实现。早上弛马于江边高地,傍晚渡过西面水涯,湘君到各处寻找湘夫人。在幻想中,似乎听到佳人召唤,要他吩咐车驾,与她一同前往。于是湘君在水中建造高贵的宫室,打算同湘夫人一起过美满、幸福的生活。从室内到室外,从摆设到器具,新房子都布置得高雅、华贵、精巧,表现出对湘夫人的一片深情。这时,九嶷山的神仙纷纷出动,与湘君一起迎接湘夫人,但湘夫人并没有来。湘君的一切等待和祈助,一切准备和幻想,全都化成了泡影。

第四段: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

2、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

(1分析开头所渲染的气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名写沅湘秋景,清丽如画。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了感情的基调。

(2)“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是什么意思?在表现情景关系上有什么特点?(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这是比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麋鹿为什么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3)香草美人,寄予理想。

诗中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

3、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

A、知人: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时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安定边境。屈原一心革新政治,努力使楚国强盛起来,却遭到保守派的打击和迫害,他为追求理想,虽九死而忧未悔。

B、逆志:《湘夫人》一诗,描写湘君对湘夫人的爱慕和追求之情。文中既表现湘君为追求爱情的矢志不渝的执著与痴情,又表现了他与恋人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哀怒与惆怅。

C、探究言志的契合点

    诗中写道“闻佳人兮召予”,这里的“佳人”就是“美人”,而是古诗中的一个常见的诗歌意象,常用来比喻作者所追求的理想或政治抱负,比如在模块一中学到的《赤壁赋》中的“望美人兮天各一方”,其实屈原在自己的作品中曾多次用“美人”比喻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因屡遭迫害,所以理想化为泡影。因此他在《离骚》一诗里才体现出为理想上下求索的执着和壮志未酬的悲情。而《湘夫人》一诗所表现的是湘君为了爱情坚持不懈的追求,思而不见的愁苦。这样“佳人”一词,就成了诗人“言志”的契合点,抓住它,我们便不难看出在湘君追求美人的哀怨之中无不折射出屈原为理想九死未悔的悲愤情。

(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这一切,都体现在《湘夫人》中。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多于希望情况下,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吗?(解读——供讲课用:相君在沅江、澧水两岸徘徊、追寻的身影,是否有时会叠印着屈原“行吟江畔”的“上下求索”形象?从湘君期约难遇、可望难即的悲剧情景,我们是否可以联想到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遭遇?相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是否寄托着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至死不渝?相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遥容与”,是否融进了屈原在人生偃蹇路途中的宽解自慰?《九歌》中大多数诗篇都包含有神与神或人与神相恋的情节。这些恋爱,在诗中又都呈现会合无缘、彷徨怅惘的状态,透出对生命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忧伤怀疑。这里面也许包含着屈原自己人生失路、孤独凄凉的心情。——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

 

课后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北渚(zhǔ)    袅袅(niǎo)    眇眇(miǎo)

B.沅水(ruán)  薜荔(bì lì)  澧水(lǐ)

C.潺湲(chán yuán)  云汀(tīnɡ)  九嶷山(yí)

D.水裔(yì)  屋椽(chuán)  馨香(xīn)

答案 B

解析 沅yuán。

2.下列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白   荒忽  芳椒  庑门

B.江皋  嘉期  缤纷  逍遥

C.容与  遗赠  衣袂  辛夷

D.哀宛  迂缓  偕逝  润饰

答案 C

解析 A蘋—薠;B.嘉—佳;D.宛—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湘夫人》以方言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变化灵活。这种“骚体”诗,是继《诗经》后新出现的自由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次空前绝后的创新。

B.中华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如果我们不记下同代人的雪泥鸿爪,后人就难免要雾里看花了。

C.虽然他的话我不懂,我的话他也不懂,但是我们凭着手势和动作,便言为心声了。

D.没想到我忙了很长时间,到头来只是海底捞针一场空,这种傻事我以后再也不干了。

答案 B

解析 A.“空前绝后”是前后都没有,不合语境;C.言为心声: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与文意不符;D.海底捞针:形容事情非常困难,应为“海底捞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

B.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作出了贡献。

C.为确保大熊猫入港随俗,科研人员专门安排它们接受语言训练,提升普通话、广东话和英语的能力,为在香港定居做好准备。

D.许多投资者不了解证券投资和基金产品的风险,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贸然进行证券和基金投资。

答案 A

解析 B.“创造的”应改为“创造了”;C.应为“提升”熊猫对普通话、广东话和英语的接受能力;D.有歧义,是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还是“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语意表达模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