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近比较幸运

(2006-11-07 15:28:25)

最近真幸运,想看的戏都能如愿看到。上次,庆祝越剧百年进京演出,我看了赵志刚演出的《家》、吴凤花的《越王勾饯》还有《蔡文姬》以及越剧群星演唱会。

九月份遇到杨俊,她说,她们专门开车到杭州看茅威涛的《梁山伯祝英台》,我很惊讶。她经常搞这样令人诧异又佩服的壮举。问她:戏如何?挺不错的,形式感强,但是,这样的戏家喻户晓,虽说是悲剧,想达到要催人泪下,打动人心还是很难的。杨俊说。

记得我说过,杨俊推荐的戏,只要有时间,我都很想看看。所以,这次真幸运,茅威涛来北京演出《梁山伯祝英台》我早早就安排出时间,昨天,和阮巡一起去首都剧场观看了心仪已久的茅威涛版本《梁山伯祝英台》。

这样一出最近很热的戏(我自己也曾经演出过)。不满你说,我还是被其中《楼台相会》打动的泪流满面。茅威涛真是好演员,在把握人物情绪转合时是那么到位准确,一下子直戳人心。让你不得不随之进入她的世界,并在她营造的氛围中悲欢离合,这个舞台由她掌控着。

应该说,这是一出精致唯美的戏。

如今的舞台剧在走向多元化的时候,不得不舍弃戏剧一些本质的东西,茅威涛版本《梁山伯祝英台》,也存在着这样一个悬机。我们容纳了小提琴《梁祝》元素,充分运用扇子的功能,无比美化了的人物造型,最后美术把舞台分割,营造出爱情完美意境……这一切,都让我们在唯美的氛围中感受着唯美的爱情。然而,总感觉细节的情趣少了,戏剧冲突淡了,舞台冲击小了……这,似乎也令人有些缺憾。

很巧的是,正好与韦翔东坐在一起,他说这是看第二遍了,最喜欢《回十八相送》,恰好阮巡说,也很喜欢这一场,很美。阮巡还发表感言:越剧好象比你们黄梅戏更儒雅、更讲究、更有造型感。看来,他也越来越有些入门了。韦翔东对戏剧很痴迷很支持。他喜欢茅威涛喜欢何英,也喜欢上世纪90年我和何英合作的“十八相送”。听说,何英也回国准备着手拍新戏呢,我想这一定很不容易。我们这些人呐……还是喜欢戏、难舍戏啊……

说最近《梁祝》热,是真的。上周六央视11频道就播放了张火丁主演的《梁祝》,我依然是情不自禁的被张火丁那真切又见功力的念白感动的流泪。京剧与越剧的《梁祝》在风格上完全不一样,但同样各有所长。人人皆知越剧唯美儒雅,京剧大气庄重。乍一看,京剧在化装造型上,可能让看惯了南方戏的观众有些不习惯,但张火丁的表演却十分的令人刮目相看,她那特有的含而不露,真情掩藏在字里行间、行腔韵律中的表演风格,教我惊佩!

115晚,想有不少同行去看茅威涛的《梁山伯祝英台》,散戏后我和阮巡匆匆往停车场奔,擦肩而过的正是张火丁,因为天气骤冷,寒风袭人,我只顾闷头狂跑,也不曾顾的上身边的多数低头抱胸的人。阮巡知道我最近很喜欢张的程派,问我怎么不和张火丁打招呼呢?我说:等风和日丽时,我会好好请教她呢。这会儿,人人冻的跟紫茄子似的,就免俗吧。

今天,我还去看小百花演出的“春琴传”,对于戏曲改编外国剧目,我很感兴趣。

上世纪80年代,我们曾经改编的莎士比亚《无事生非》就是很大胆的尝试,一切有关戏剧的尝试探索,我都感兴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感谢你们
后一篇:我已到湖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