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安徽省艺术学校50岁生日,我们黄梅戏班同学相识31年,这样的岁月……这样的人……仿佛是瞬间?原来人生竟是这般?不知觉的我们都步入中年?可是,我们怎还那样怀有如此炽热的少年心呢?
相聚时,唯同学情质朴、无私!大家谈的最多、最热的就是在学校时谁和谁有那么点“意思”……嘿嘿,少年心呐……好可贵!只怕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呢!
我悄悄问坐在身边原来我班最小的男生汪斌:我在学校时好象没有男生喜欢我?他说:那时你只晓得搞业务,不过我们全班男生都很佩服呢!是啊!我就落一个“佩服”,还是没有人喜欢呢?嘿嘿……
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二十多年来,也曾参加过各式各样的聚会、晚宴。唯同学之间的交流是那么放松、自然:过去的摸样就象暗室里洗照片,渐渐显现……清晰……,经历的事情也似电影院里老影片,件件回闪……真切……
21号上午,来参加校庆的同学们参观了学校的新教区,大家还兴致勃勃的重温了我们曾经上课的几个练功房。我因为21号上午还在江苏往安徽的高速路上,叶龙打电话问我怎么还不到?我说:中午聚会恐怕来不及了,只能下午参加校庆演出,晚上和大家聚。
下午校庆演出结束,匆匆赶去同学聚餐,大家正在热切的说101、102练功房发生的故事,蒋建国直问我是否还记得?猛一下,我还真给问懵了:101、102?呵呵,我想起来了,那里是几对真喜欢练功和以练功为由、彼此喜欢的同学最爱去的练功房。
还有呢?蒋建国又问我。还有……?哦,哈哈,蒋建国,你是不是对我总找你“打把子”还耿耿于怀呀?大概建国对我曾经找他“打把子”让他岔气了,而至今“愤愤不平”哦。
聚会上,建国如数家珍似的逐一戏说同学间的趣事儿,我惊诧他有如此好的记忆力?最后,我拜托建国,在他的“电脑”里把过去的一些东西删除,否则,我们无法追赶上他这趟“怀旧”的高速列车。建国憨憨的笑道:你才发现我的记忆力好啊?
晚餐快结束时,我问建国:怎么不请我们吃螃蟹呢?哦,对。很快蒋建国让服务员上了很大的螃蟹。我吃了两只,大概是把王成的那份给吃了。
吃过饭,同学们兴致依然高涨,都说要继续“撕混”,大家一致说到黄梅戏剧院《天仙配》茶戏楼听剧院小梅花团演员唱戏。本来,我还有几个朋友约着,同学都不让走,连拖带拉的把我给塞进了茶戏楼。
看着这如此熟悉的院子,我生活十二年的黄梅戏剧院……真可说变化巨大,从这个变化看来,是否也可以说是合肥变化巨大!安徽变化巨大!我们国家变化巨大!我们的生活变化巨大!
看见小梅花演员能有这样的机会,每天都可以登台演出,得到锻炼,真是太好了,演员就是要常常演出,常和观众交流,才能进步。
由此,我不禁想着:如果,当年我们这些80届黄梅戏表演班毕业生能有这样的实践机会,我们怎会有那么多的好同学、好苗子分流在各个剧团,又怎会无奈改行各奔东西呢?我们80届所有同学在学校老师精心培养下,专业都是出色而又出众的呀?是我们安徽省艺术学校这些年来培养的最为整齐的一拨黄梅戏演员。
看着身边我的这些同学,痴痴的盯着舞台上小梅花团演员表演着我们在学校里都曾经学过的戏。我的心不觉有一些疼,我的眼眶也有点潮湿……想她们的心情会与我相同吧。
当他们演出《春香闹学》时,有的同学情不自禁大声叫到:李婉亚上,刘华上。(这出《春香闹学》当初就是他俩演的,好象他们是A组,我和袁卫东是B组呢)。大家开心的叫着竟忘记了还有其他观众,或许所有看演出的观众也被我们同学情感染吧,善意并热情的与我们一起喧闹鼓掌。
也不知谁出的主意,同学们起哄架秧子大声吵着:“吴琼,来一个,吴琼,来一个”把我搞的措手不及。(因为,当时我的嗓子恢复的还不好)。丁浦生副院长悄悄走到我面前,问我的意思?我想:这样难得的聚会,我怎能让同学扫兴?正好,我书包里还放着下午在学校演出时带去的伴奏CD,我的脸还没有来得及卸装,能为三十一年的同学唱上几段,难道不是件快乐的事、幸运的事吗?
脱下外套,我就奔上了舞台……
我说:今天,是我们的艺术母校50岁生日,50岁的华诞,多么值得祝贺啊!因为走进安徽省艺术学校,才使我们这些喜欢蹦蹦跳跳、唱唱闹闹的乡镇山野的孩子知道了“艺术”这个词儿,因为母校老师辛勤的付出,才使我们这些孩子不仅学着如何演戏,更让我们懂得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何学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好人。所以,这一辈子我们都将对母校的恩师感激不尽。当然,我还要感激陪伴我一起成长的少年伙伴。如果问,我们除了和自己的父母家人共同相处岁岁年年,还与谁同吃同住朝夕相伴五年之久呢?那就是我们黄梅班亲爱的同学。在我们最美好的青春时代,我们怀着最纯洁的少年心,迎接日升日落、走过春夏秋冬。那朝朝暮暮“不知愁滋味”的日子,将令我们一生回味无穷!
这样的表白,这样的感恩之情是发自我内心的。我也似乎看到每一位同学都沉静在对少年时代的怀想。
接着,我为同学们献上一首《山野的风》,大家忘情的鼓掌、开心的大笑。在场观众也被感染,大呼小叫“再来一个”……
说实话,此刻,我也忍不住疯狂。我大声喊着:我爱你们,亲爱的同学,一起来吧!让我们重温少年梦。
十多位同学齐刷刷站在了小舞台,真可爱,大家不自觉的还象少年时一样,男女生很自然的分开站着,这是那个年代教会我们这样的,是惯性吧?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女声唱、男生和。我们这四十个同学中“成双对”的却只有两对,真的太难得了。从少年到青年又走进中年,他们依然相爱如初,怎不叫人欣喜羡慕呢?
不得已,我先撤了,同学们要送,被我拒绝,不忍心搅大家的兴致。我独自走出黄梅戏剧院的大门,天空下着不大不小的雨,稀沥沥打在我热辣的脸上,蒋建国让保安撑伞送我,我说:我喜欢雨水。
打上出租车,我回头看着生活十二年的大院、相伴少年时代的同学……我想说:有谁知我少年心、同学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