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冷不丁被秋天的风吹的差点翻跟头

(2006-09-12 11:22:04)

冷不丁被秋天的风吹的差点翻跟头。

这种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常常搞得出差在外的人措手不及。四号那天到山东,一下飞机,嘴就给冻紫了,脸象个紫茄子。要说人什么时候最难看,恐怕就是被冻的样子了,为什么我说喜欢夏天呢?再热,脸也是红扑扑的,显得可爱而生气勃勃。这一冷,完全就是另一个景象了,显得难看而可怜巴巴。

一住下,我恨不得去街上买秋衣,可又害怕走出宾馆,冷飕飕的风使我的牙齿磕碰的比唱三行司鼓打板时的节奏还要快,实在没有勇气走出去。别说人心难测,我看这天气才叫难测呢,变化无常,叫人无法适应。

就这样,坚持在外面呆了一个星期。所有的衣服里一层外一层的套在了身上,难看的要命,也顾不上,管他呢?好看不好看是别人看,冷不冷是我受罪。

出差之前,在长安大戏院看了一场上党梆子《赵树理》。被感动的一塌糊涂,最后表现文革时期的那一场,导演编剧真的非常高明,把亲情挖掘的很透彻。我这个人就是这点不好,往往容易被感染,竟然在剧场差点哭出声来,好丢人哦。这要是在家里看韩剧也就无所谓啦,婆婆看我哭的鼻涕眼泪一把的,便把纸巾合放在我面前,我还把纸篓也搁脚边上。这好,在公共场所哭似乎不太雅致。好在,我是个随性的人,不太顾及别人怎么看,重要的是让自己的情绪有个出口。《赵树理》中的几个演员都很好,尤其是男主演,最后我就相信赵树理是这个样子,是那样瘦,那样弯着背的。剧中赵的语言也让我感到可信,是一个作家的语言和智慧。尽管我一点也不了解生活中的赵树理,但通过这个戏我了解了赵的人品、才情。

谢平安导演非常厉害呢,前些天看的几个戏都是他导演的。《越王句饯》《蔡文姬》《赵树理》。每出戏都有他的风格,有他的闪光点。《赵树理》由为突出,当全剧结束时,我站起来大声的叫了无数声“好!好”,我旁边的观众“唉”了一声,我很惊异:你觉得不好看吗?我问他。哦,不是的,很好,很好。他说。我想是否剧中某些东西让他感叹?接着他问我是否是剧团的?也许他看我这么起劲的叫好,心里以为我是托。不是。我说。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如果最后那几句平反的话不是话外音,而是打在天幕上就更好了。当时,我有些震惊。他或许是来看戏的专家,也可能是普通观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剧场艺术已经是创作者与观众共同完成的作品,观众的参与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显得很有必要。

昨天还和谢导演通话,他又马不停蹄的转到敦煌排戏。真的感谢他排了那么多的好戏。他对我说,我们曾是同学,在八十年代初文化部办的戏曲讲习班上……

嘿嘿,好久好久以前,我们曾经同班学习的朋友老师都成了戏曲的栋梁,我很为之骄傲。就是我做的太少,惭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