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着喜欢自己的工作

(2010-06-22 09:50:52)
标签:

干法

京瓷公司

乘积

专著

稻盛和夫

杂谈

分类: 高端阅读

试着喜欢自己的工作

65
岁退出经营第一线,皈依佛门后,两家世界500强公司的创办者、现年78岁的稻盛和夫致力于阐述工作的意义,从哲学范畴反复在《活法》、《人为什么活着》等著作里论述他所理解的工作、创业、人生等话题。

他的最新专著《干法》是有关如何理解工作的意义、如何更投入地工作、如何在工作中寻找幸福真谛等话题充满思辨的著作。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干法”就是“干工作的方法”,以下是阅读该书总结出的稻盛和夫工作法则。

 

工作兴趣靠培养

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二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一个人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几率恐怕不足万分之一。而且,即使进了自己所期望的公司,要能分配到自己所期望的职位、从事自己所期望的工作,这样幸运的机会也几乎没有。

大多数人初入社会,只能从“自己不喜欢工作”开始,稻盛和夫也是从“不喜欢的工作”开始的。

稻盛和夫的工作兴趣是自己培养起来的,在《干法》中,他有深刻的总结。

第一份工作在京都一家小公司,那里的环境实在差强人意:薪水总是迟发,又没有奖金,工作内容又与自己的专业不符。因此,稻盛和夫很认真地考虑辞职的问题,结果辞职没成,只好硬着头皮撑着。“我原本也像随处可见的小青年一样,兴趣多变,不善于将心思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那为什么后来能50年一心一意的专注于工作呢?”

稻盛大师的答案是:付出努力,让自己喜欢上自己的工作。

稻盛和夫辞职转行没有成功,只好留在从各方面衡量都不算好的公司。于是,“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心态”。

“埋头到工作中去!”,这是自我说服的第一步。

第二步,即使一开始做不到很快就热爱工作,但至少要排除掉“厌恶工作”这种负面情绪。现在回想,这些就是稻盛和夫为了“喜欢工作”而做的努力。

稻盛和夫开始致力于研究,并最终有了惊人的成果。由于他专心钻研,竟然在短暂的时间里成功地开发出了新材料,第一份工作奠定了日后创办了京瓷公司的基础。

 

稻盛和夫承认,开始“喜欢工作”时,有一半是强迫自己,但不久就变得积极主动起来了,并喜欢上了自己的新型研究工作。培养自己的工作兴趣,稻盛和夫有一个诀窍,就是庆祝自己的每一个小小成功。“我的经验是,当研究工作进展顺利时就要直率地表达出快乐”,为每一个小小成功而开心,这种喜悦和感动能给我们的工作注入新的动力。

让成功推动成功,让喜悦增添工作中的乐趣。开始喜欢自己的工作之后,就会不断挖掘出工作所包含的重大意义,就能逐渐清晰地勾勒出可供长远发展的事业蓝图。

稻盛和夫总结说: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脚踏实地,从眼前开始。

在我的专著《总裁的第一份工作》中也有专门的章节论述“没有天生的工作兴趣”这一话题。文章是这样阐述的:你根本不了解的行业,就根本谈不上兴趣。你即使有一丁点儿兴趣,那也是流于肤浅的、表面的兴趣。

如果因为看了几部法庭戏的电影就想当律师,看到银行工作人员穿着漂亮、言谈得体、举动高雅,就认为自己对银行工作充满兴趣,这类兴趣是非常肤浅的,也极具职业毁灭性。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就是在工作中发现、培养兴趣的意思。任何工作,当你深入探索之后,几乎总能发现隐藏在它深处的奥妙和乐趣,这种乐趣可以是认识过程的乐趣,也可以是操作过程的乐趣。

真正的兴趣是我们融入工作以后,在工作中发现这个行业所特有的乐趣。

 

外行的优势

许多人因从事着专业不对口的工作而郁郁寡欢,许多人对“不喜欢的工作”抱着勉强接受、不得不干的消极态度,因此对自己的工作总是感到不满意,总是怪话连篇、牢骚满腹。

这样下去,本来潜力无限、前程似锦的人生只会白白虚度。

其实外行有着外行的优势,专业不对口不要成为阻碍事业发展的借口。

创办京瓷公司没几年,陶瓷领域一领先公司的老板登门向稻盛和夫请教,问:“我公司人才济济,名牌大学陶瓷专业的优秀人才不少;贵公司没有博士毕业生,你本人也是有机化学专业出身,与研究陶瓷的无机化学相差甚远,为何贵公司能做到的事,我公司反而做不到呢?”

欧美陶瓷订单大幅增加,同行中的优秀企业不得不向自己请教,这让稻盛和夫惊喜不已,同时也让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50年后,在《干法》一书中,稻盛和夫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并在书中给出了系统的哲学式解答。

“这是外行的优势,外行的长处是可以自由发想”。稻盛和夫解释说:“外行”没有先入观念,不拘于既成的习惯、惯例、总能自由发想,这是向新事物挑战时最大的优点。

 

成为自燃物

稻盛和夫有“企业经营之圣”的尊称,他也是青年人的精神导师。他提炼出独特的稻式成功方程式并在每本专著中多次提及: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个方程式关键在于乘法,稻盛和夫举例说,有的人头脑聪明可以得90分,但他炫耀自己的能力骄傲自满懈怠努力,只发挥了30分的热情,那么乘积只有2700分。另一方面,中等智力水平的人只有60分能力,而通过努力来弥补,以超过90分的热情投入工作,结果乘积是5400分。

稻盛和夫把物体分为三种:可燃物、不可燃物、自燃物。可燃物靠近火源就会开始燃烧;不可燃物纵使丢到火里,也不会被引燃;而自燃物是自己就会燃烧起火的东西。

同样,人也可以划分三种。产能最高的人就好比“自燃物”,可以不借外力,自动自发。热忱和激情就是成就任何事业的基本要素。

年轻人中不少这类人,他们相信虚无主义,总是表情冷漠,怎么也热乎不起来。不管周围的人干得如何热火朝天,他们不仅不燃烧,还给别人泼冷水,他们是冷若冰霜的人。

成事的人是自我燃烧,并且还能把能量传递给周围的人,他们绝不是按照他人吩咐、等待他人命令后才开始行动的人,而是在指令到来以前,自己率先而为并成为别人的榜样,是富有能动性、积极性的人。

欲图在职场中大有成就的你我,争取成为“自燃物”吧。

(本文为腾讯高端阅读专栏第80期,原标题为“工作兴趣靠培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