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家庭要有习惯

标签:
教育幸福家庭家庭成员两种史蒂芬·柯维杂谈 |
分类: 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视频 |
老爸说:孩子,我看不出你的决定对生活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你不能根据一时的情绪做出长期的决定呀。
孩子则答到:你不明白,这是我的生活。你不过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控制我。我甚至不知道到底想不想上大学呢?
老爸回答到:你别犯傻了,是你不明白,我只是希望你过上最好的生活。
对于《幸福家庭的7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来说,这类家庭不和谐是因为对爱的基本原则缺乏了解,是缺乏良好的爱的习惯。
我们来了解贯穿本书的两个主题。
第一主题:纯粹的爱是无条件的
正如这个案例所显示的,许多父母所传递的爱是有条件的爱。史蒂芬·柯维解释说,最纯粹的爱其实是无条件的,这种爱有三个法则:接纳而不是厌弃;理解而不是评判;参与而不是控制。
上面的案例,就让人感觉父亲对儿子的事务,是控制而不是参与。儿子觉得要捍卫自己的个性和完整性,便极力为自己辩解。父亲所要做的就是——放弃有条件的爱。无论儿子做出什么选择,都无条件地爱这个儿子。这样尝试的结果,有趣的事情发生了,由于孩子觉得已经没有必要捍卫自己的立场,还展开比较深刻的反省,几年之后,决定申请入学。双方得到了良好的结局。
实践纯粹的爱是一种积极处世的选择,也是史蒂芬·柯维传达的幸福家庭的第一个习惯。
第二个主题:爱是一个动词,你要付出行动,而不要认为爱是一种感觉。
电影让我们相信爱是一种感觉,是热切的期望,但这是不对的。爱是一种出于意志的行动。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多么富有爱心,如果没有去爱别人,那实际就是选择不去爱。
同样,在爱的实践中,“学会道歉”和“宽容”至为重要。也许没有什么比对别人说“我很抱歉”更能考验我们的积极处世能力了。我们越早学会道歉越好,对许多人来说,积极处世的终极考验就是宽容。因为我们明白,除非你能原谅别人,否则你永远都是受害者。
那么,了解爱的基本原则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幸福家庭的7个习惯》阐述“积极处世”这一习惯之后的六个习惯便是具体行动纲领。
1、先定目标后有行动
家庭无论大小,都可以通过构想和目标规划勾勒家庭的未来。家庭使命宣言内容包括我们希望家庭成为怎样的家庭,依据什么生存、抚育孩子所要运用的原则,怎么看待孩子的教育等。这里有一个基本原则:家庭使命宣言不是“应该做什么”这类的清单,而是一部规范你家庭生活宽松的宪法,是家庭团结一致的根本大法。
2、第二步,重要的事情要先做
家庭也是一个组织,柯维建议家庭应具备两种基本组织机制。机制之一,建立每周一次的“家庭时间”,可以让孩子回答“怎样做能成为更好的父母”、“什么使你们希望回到家中”之类的问题。这是平等对话的一种机制。
机制之二,安排出与每位家庭成员一对一培养亲情的时间。比如收集家庭照片、为家庭成员最重要的事谈些自己的建议等。这两种机制形成一种有效的方法,能让我们把家庭摆在优先位置,保证在我们的生活中“重要的事情要先做”。
3、多赢的想法
家庭成员考虑的是互惠会利,鼓励支持和相互尊重。想的是相互依赖,是“我们”而不是“我”;不做自私的考虑(如只赢不输),也不希望当烈士。
4、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
家庭成员力求抱有理解他人想法和感觉的意图,先倾听,然后再尽量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家庭成员并非一定要得到对方的反馈,也不要强求先被理解。
5、第五步是定期检查的动作,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功
个人和家庭定期检查生活的四个基本需要:身体需要、社会或情绪需要、精神需要和心智需要;家庭生活的效率将会提高。
最后需要提醒,和睦的家庭在90%的时间里都会偏离正确的路线,这不要紧,关键在于我们要有这种幸福家庭的目标意识。就象飞机的飞行一样,在整个旅途中,风、雨、气流、人为错误都会产生影响。但没有太过严重的问题,飞机还是会抵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