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七律·安徽徽州文化行

标签:
[诗词鉴赏]七律·安徽 |
[
[诗词鉴赏]七律·安徽徽州文化行
七律·安徽徽州文化行
烟霞缥缈醉皖江,斜映黛瓦与粉墙。[1]
徽山皖水熠熠辉,徽风皖韵荡回肠。[2]
天下文章出桐城,儒徽骆驼冠商帮。[3]
黄山松迎五洲客,欲观竹海到濮塘。[4]
【注释】
[1]皖江地区是指长江流域安徽段两岸地区,覆盖地域涉及现行行政区划的沿江7市。即: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宣城(除绩溪县)和滁州市东部。从狭义上说皖江城市仅指与长江相接的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池州5市。
[2]合肥位于安徽省正中央,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襟江拥湖,沿海腹地、内地前沿、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曾为扬州、合州、南豫州、庐州、德胜军、淮南西路等治所,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历为江淮地区行政军事首府。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曾培育出道教文化、桐城派、建安文学、北宋理学、徽文化等,涌现出老子、庄子、管子、曹操、华佗、包拯、朱元璋、李鸿章、陈独秀、胡适等一批著名历史人物。
[3]桐城学派: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庆府桐城县人(今桐城市、枞阳县和安庆市宜秀区等部分地区)故名。桐城派文论体系和古文运动的形成,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而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显赫的文学流派,有1200余位桐城派作家、2000多部著作、数以亿字的资料——这些数字就是崛起于200余年前的桐城散文派在其间创造出来的文化成果。“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是清朝乾隆年间世人对桐城文章的赞誉。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拥有徽文化(徽州文化)、皖江文化、淮河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等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征。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鼎盛时期徽商曾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
[4]濮塘自然风景区位于马鞍山市东郊,面积约20平方公里,景区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林木绢绣,飞泉叮咚,环境幽雅,野趣盎然,为休闲度假的胜地。竹海、古树、清泉、钟鼓并称濮塘"四绝",这里竹海苍茫,一碧万顷,山风徐来,竹影婆娑,竹叶沙沙,如鸣天籁,徜徉其间,宠辱皆忘,心旷神怡,古银杏历经千载沧桑,仍虬枝铁干,浓荫如盖,钟鼓地踏地而闻钟鼓声,奇异而谲怪。
【一博再博】全国各地的仁义胡同共有16个:分别是:聊城仁义胡同、安徽桐城仁义胡同、山东济阳仁义胡同、山东莱州仁义胡同、北京平谷仁义胡同、开封北仁义胡同、开封南仁义胡同、王安石三尺巷、江苏泰州三尺巷、安阳仁义巷、福建泰宁“三尺巷”、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仁义胡、河北省丰润县仁义胡同、辽阳仁义胡同、河南省延津县仁义胡、河北省迁安市仁义胡同
全文为:“千里来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读后,深知其意,就将宅墙退后数尺,对方知道后也为之感动,也学着让出数尺,于是便出现了一条胡同,被命名为“仁义胡同”。这件事,在乡里传为佳话。
后来,康熙皇帝南巡,路过聊城,知道此事,并得知傅在致士回乡后做了许多有利于地方百姓的义事,顿生褒奖之心,挥笔题写了“仁义胡同”四个字,嵌立于傅斯年故居的墙中。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society/201410/03846311-e6bd-40ea-9c4d-fc35794f8467.shtml
第三届凤凰纪录片大奖最佳短片《三十二》
■真相有图■真相有图■
观摩奥运,走读世博。看NBA,品世界杯。我观察,我纪录,我沉思,我见证。过低碳生活,倡普世价值;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读无字书,做逍遥人。洞察世界,洞悉人生。生也有涯,无涯惟智;文果载心,余心有寄。终生学习延续生命之长度,遍走全球拓展生命之宽度,拔高境界提升生命之高度。视自由思想为空气,秉独立人格为生命,以创造精神为动力,建公民社会为使命。精通外语为我打开认识世界的几多窗户,天文爱好让我养成仰望天空的独特习惯。熟读历史拓宽生命长度,哲学研究提升思想境界,沉迷宗教展开大爱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