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河南航空被空难来龙去脉杂谈 |
分类: 天马随笔 |
Henan
Aviation By Air Disaster's Long
河南航空"被空难"的来龙去脉□bypaus
进入七月份以来,人口第一大省河南可谓好事连连:先是登封“天地之中”申遗成功,接着国务院批复郑州“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而坐上中部的第二把交椅,最重要的是卢书记一个让座的亲商恣态引来河南招商热潮,闽商浙商蜂拥河南投资,让河南正在步入一个‘大招商时代’,就连五轮不胜的建业也艰难地取得一场胜利又重返积分榜前八......但伊春空难的一阵巨响来的不是时候,让本未参与经营的河南航空被空难了一把,让人有苦难诉,如鲠在喉。
“河南航空”的履历:河南航空原名为鲲鹏航空,于2007年5月16日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设立,由深圳航空公司控股51%,另外两家境外公司控股49%。2009年7月28日,鲲鹏航空住所变更为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国际航空港迎宾大道六号。2009年9月25日,鲲鹏航空将企业名称变更为河南航空,股东未发生任何变化,河南未持有该公司股份。在问责事宜上,我们却又极不情愿地看到了荒唐的一面:空难发生多日,谁是责任主体尚不明晰。作为“河南航空”的“母体”——控股51%的深航一直保持缄默,没有多少人惊诧;可是,河南省工商局以正视听、撤销了名不副实的“河南航空”称谓,却引发了一部分人的巨大惊诧。甚至有人把对“空难问责”的视线焦点,转移到了“河南形象”上,这种“移花接木”的做法,让身为河南人的我,感到如鲠在喉。可以理解,河南在这个敏感节点撤销“河南航空”称号,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认为是河南有关方面“趋利避害”,推卸责任,进而所有的矛头和指责都会朝向河南,河南又会像以前一样,无奈、委屈地成为“挡箭牌”,反正,总有那么一些人习惯性地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河南。这在以往的事件中,已不足为怪。反过来想想,河南省工商局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刻、做出这种“不明智”之举呢?在我看来,还是为了尽早地厘清责任、推动问责。没有责任,才能够勇敢出头;没有责任,才敢于“逆水行舟”。
敢干直面问题,总比盲目指责更有说服力。在伊春空难事件中,河南省至少没有回避,至少在坚强地向公众拨开迷雾,提示责任主体。我们只想让所有人明白一个道理:空难的源头,是“航空”,而不是“河南”。事实可以证明:鲲鹏航空虽然名字换了,但内核没变,虽然挂着“河南”的名头,但与“河南”又有多大牵连呢?就像河南有很多以“河南”打头的公司一样,他们犯事了,都要一棒子打向整个“河南”吗?“河南航空”出事了,大家首先想到的空难源头竟然不是“航空”,而是“河南”,这对河南公平吗?也许有人会说,鲲鹏航空为什么更名“河南航空”,还不是因为河南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招商吸引来的吗?为什么有人招商、无人监管?这恐怕正是大多数质疑者自认为最有力量的“撒手锏”。那么,我想说的是:首先,河南航空是公司化运营,河南政府部门没有投资,监管责任自然在“母体”手中。其次,河南有关方面给予了大量的优厚政策和条件,可是“河南航空”又为河南真正做了些什么呢?承诺的“白菜价机票”并未真正兑现,只有五驾飞机尚且有两架被南宁、哈尔滨“包租直管”,这种类似“甩鞭子航线”的管理方式,曾经造成了5年前的包头空难,如今的伊春空难又难逃其嫌。一个成立不到一年的公司,一个突击建造的支线机场,一个航行不到10个班次的航班,这难道都与伊春空难没有关系,而伊春空难的源头仅仅因为这个“航空”的前面加了个“河南”吗?真要是把国内2012天的民航安全记录被终止的帽子扣在河南身上也不尽合理吧!
观摩奥运,走读世博。看NBA,品世界杯。我观察,我纪录,我沉思,我见证。过低碳生活,倡普世价值;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读无字书,做逍遥人。洞察世界,洞悉人生。生也有涯,无涯惟智;文果载心,余心有寄。终生学习延续生命之长度,遍走全球拓展生命之宽度,拔高境界提升生命之高度。视自由思想为空气,秉独立人格为生命,以创造精神为动力,建公民社会为使命。精通外语为我打开认识世界的几多窗户,天文爱好让我养成仰望天空的独特习惯。熟读历史拓宽生命长度,哲学研究提升思想境界,沉迷宗教展开大爱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