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上“兴趣班”
(2009-09-10 10:56:17)
标签:
兴趣班钢琴绘画国际象棋滑冰 |
分类: 新好妈咪-育儿心经 |
2009-9-10
我一直在思索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应该叫“兴趣班”呢,还是“课外班”,因为所有的这些“班儿”都是腊妈我为小希腊选择或者建议的,如果一定要叫“兴趣班”,那实在也是我的兴趣,而不是她的吧?至少在最开始的时候不能算她的
先盘点一下从出生开始女儿上过的“兴趣班”:
上幼儿园前:
2个月——6个月时:葆婴的免费亲子课程
2岁1个月——3个月时:红黄蓝亲子课程
上幼儿园后:
小班(3岁—4岁):1、泥塑课(小班上学期·3岁2个月;幼儿园课外班)
中班(4岁—5岁):1、绘画课(中班上学期·4岁2个月;明光美术培训学校)
大班(5岁—6岁):1、绘画课(继续——;明光美术培训学校)
看上去很唬人哈,看上去我家妞儿快被腊妈我累得喘不过气了哦,不过仔细看看,其实很多是短期行为,早已经停课了,只有从4岁开始的大部分课程仍在继续(画画、溜冰、思维训练),5岁后新增了钢琴和国际象棋。这些应该就是小希腊上小学前所要学习的全部课外课程了。(最多明年暑假会去学个游泳吧,还在考虑中)
无论叫课外班也好,兴趣班也罢,关于上与不上,上多上少,上什么怎么上,历来妈妈们都是各抒己见,各有看法,甚至争吵不休......
那么接下来说说我的看法,仅仅个人看法,可供参考:
首先,对孩子我不赞成完“全放羊式”管理,每个孩子都有他与生俱来的禀赋,如果因为父母的某些散漫观点,在他最适合学习某种东西的时候,错过了最佳时期的启蒙,那对孩子来说是不负责任的罪过。俗话说:技不压身!会的东西多,一个是孩子比较容易自信,一个是和同龄人交往时比较容易赢得尊重和容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各方面修养都很好的孩子,交往起来也不会差到哪去。什么都不会,别人玩什么都不带你,特别是孩子越大越这样,孩子也都“势力”着呢。
其次,我认为在资质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做父母的用心培育的孩子,和完全放任自流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差距会越来越大,这种差距不一定是智力上的,有的时候是思想意识上的。其实学艺也不一定有多精,会就行,有些喜好可以作为长期的培养,有些就是短期行为,搭配好了,孩子家长都不累。
第三,我亦不赞成过渡的拔苗助长式和急功近利式培养,毕竟学习任何一门技能首先是要遵循孩子的生长规律的,在适合的年龄学习适合的东西,就是最合适的!另外,所谓的“过犹不及”把孩子的生活全部用这些兴趣班都填满也是不妥当的,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玩”永远是孩子的天性,因此这个天性不应该被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所抹杀,否则这样的童年很可悲!虽然也有人主张在玩中学,学中玩,但我认为这种理想状态不是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能实现,自由自在的胡玩胡闹比什么都令孩子放松和开心。学习讲究的是“张弛有道”!
最后,我觉得在兴趣班的选择上,孩子因为小,因为不懂得,因为不了解,很多时候他们并不确定他喜不喜欢,在这样的"坎"上需要父母推他一把,帮他坚持一下,过去了,也许就能顺利地学下去了,实在不喜欢再放弃,不要轻言放弃。从小学一些东西也许不会让他当时觉得享受,但是却可以受益终生!
总而言之一句话——无论在“兴趣班”这个问题上,还是延伸到育儿领域的各个方面,任何“极端”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妥当的!极左,或极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