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悦动一夏#北京人艺:剧场烟火人生

(2021-08-16 02:48:57)
标签:

转载

分类: 舞台观赏随想

[转载]#悦动一夏#北京人艺:剧场烟火人生

文 | 乐一狸

追赶夏天的尾巴,观一场市井大戏。

不管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艺鼎盛,还是沉寂后翻红的剧场新地标,北京人艺始终是文青心中的锦标,是一代代小镇剧迷打卡的圣地。

在网络影视IP高度资本化的今天,传统的剧场无论从影响力还是从业收入,都与影视行业存在巨大落差。

并且,长达数小时的经典线性的演绎和观赏,也很难在注意力高度分散和碎片化的收视习惯中,让观众获得“舒适”的消费体验。

剧场看戏,成了某种需要毅力和决心的小众休闲,每场戏突发的“临时状况”,也考验着创作班底的默契和应变能力。

今夏,走进久违的首都剧场,也是将灵魂从惯常的忙碌和高度“路径依赖”的职场思维中抽离出来,敲开一扇暗窗,仰触城市上空的低飞的轻盈航线。

[转载]#悦动一夏#北京人艺:剧场烟火人生

黄昏时的首都剧场,像浓墨重彩的花旦,自带上场前的庄重,冷眼迎纳纷攘而至的看客。

苏俄式方柱和星形圆顶灯,掩映着剧院早年贵族的辉煌,场厅两侧的戏剧文化长廊,斟满这个国家自启蒙以来的舞台成长印记。

橱窗陈列的每个奖杯勋章,彩照上每个表演瞬间,档案中每个姓名和作品,如今都成教科书式的标杆泰斗,让人无限神往,也让人倍感亲近。

[转载]#悦动一夏#北京人艺:剧场烟火人生

名为《开饭!》的新剧,是对这个国家现当代史的献礼,用7幕演绎北京人家的7顿饭,揭示70年的生活际遇和时代变迁。

从饥寒的创业年代,走到今天被比特世界,老北京始终在“吃”上追求极致的讲究,饮食文化背后,是千年的人情礼数和文化脉络,是未曾被弯路和科技斩断的普世情感。

剧情安排,是常见的多幕剧,以老北京何庆生一家为主角,从50年代的饥寒岁月提笔,集体主义的口号和大杂院中的互助温情,奠定了全剧的时代感和人物关系。

此后,何家三兄妹在上山下乡、参军转业、招工下海中浮浮沉沉,餐时也随之变得丰盛、多元和国际化。

新世纪迎来了家庭的第三代,一家人餐桌凝聚力被高速发展的生活节奏和个体欲望消解,食品和消费观念发生巨大的分化,呈现出难以弥合的阶层和代沟。

每当观众为人心嬗变感到悲愤遗憾,总有一个何家大哥,用老派的“不合时宜”将情境人心,拉回精神的原乡。

[转载]#悦动一夏#北京人艺:剧场烟火人生

舞台效果上,《开饭!》充分融合了影视化的戏剧语言和节奏,从电音配乐到舞美的空间移动,都发展了传统剧场平面、固定的置景结构,开凿出舞台表现力的纵深感。

1950、1960年代的平实和简朴,是原生情绪的打底;

1970到1990年代的升降舞台、奢华置景和浮夸的大段辩论,是时代巨变和价值对弈渲染的人心重锤;

千禧年后的纷乱嘈杂和滑稽反转,是对淡漠疏离的后现代生活中亲情分量的反刍,是对传统人性光芒的升华和叩问。

直到剧终,主创在新旧交迭的生活和情感方式中,始终未给出明确的判定或解谜,一切都像舞台中央渐行渐远的孤独老人,留给生活急流中的观众,一个沉痛悠扬的历史背影。

[转载]#悦动一夏#北京人艺:剧场烟火人生

幕间转场,是通过场工上台完成的:

装扮成产业工人的场工,在艳丽的灯光和《咱们工人有力量》的BGM搬动道具,完成置景迭换。

时代与时代的间隙,台上一成不变的是工人们头戴安全帽身穿劳保服的标配形象,变换的是因文化潮流而步步演进成摇滚乐、爵士乐、电子乐的《咱们工人有力量》的Remix编曲。

工人形象的场务,无形中将权利身份代入剧情,让这出以时代为轴的话剧,具有了现实可考的主体意识,不管经济形态和消费观念如何裂变,始终存在着不变的主体精髓,让飞驰的社会得以安心、存续。

正如宣传页所述:餐桌方寸之间见人生。

短暂的谢幕后,是剧场外滚滚奔涌的世俗生活,但幸好有戏剧打底,才让隐隐保存着理想主义和诗性信仰的我们,不再轻易被拥堵、内卷和病毒所打败。

[转载]#悦动一夏#北京人艺:剧场烟火人生

[转载]#悦动一夏#北京人艺:剧场烟火人生

[转载]#悦动一夏#北京人艺:剧场烟火人生

[转载]#悦动一夏#北京人艺:剧场烟火人生

[转载]#悦动一夏#北京人艺:剧场烟火人生

[转载]#悦动一夏#北京人艺:剧场烟火人生

[转载]#悦动一夏#北京人艺:剧场烟火人生

[转载]#悦动一夏#北京人艺:剧场烟火人生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