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唐诗里的七夕很精彩

(2021-08-14 04:25:39)
标签:

转载

分类: 戏曲杂特术品
原文地址:唐诗里的七夕很精彩作者:小方
[转载]唐诗里的七夕很精彩

      七夕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节日,尤其是专门为女性设置的节日,颇有点女儿节的意味。起先七夕还只是乞巧,女孩子们祈求自己女红做得漂亮,心灵手巧。但到了唐玄宗时,长生殿的那场乞巧又为这个节日增加了爱情的甜蜜,于是当下的商家便借机宣传这是中国的情人节。
      其实,在唐代,七夕仍然不脱乞巧的习俗,开元天宝遗事》中,有“宫中殡妃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士民之家皆效之”的记载。崔浩也有一首七夕诗歌,写到“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可见心灵手巧是女孩子们普遍的心愿,而一个女孩子是否手巧,那一手漂亮的女红是最能说明问题的。这就是“持针线”的缘故了。这是七夕最传统的过节方式。
[转载]唐诗里的七夕很精彩

      《天宝遗事》中还记录了七夕这夜唐朝女孩子喜欢捉蜘蛛的趣事:各捉蜘蛛闭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这些都是锁在深宫的女子或者高门大户的女子,针线已经离她们远了,便有了“视蛛网稀密”以论巧拙的故事。当然唐代还有了七夕的节令食品,七夕食饼。大约饼是寻常之物,所以并没有像元宵节的汤圆、春节的饺子、端午的粽子、重阳的菊花酒那样被国人所传承下来。但至少说明唐朝人对这个节日真的是非常热爱的。
       大唐的七夕是丰富多彩的,这在浩瀚的唐诗中也有反映。初唐四杰的王勃还有一篇浩瀚的《七夕赋》。我们不妨来看几首唐诗,一睹大唐七夕的真风采,绝对不是商家忽悠的样子:

七夕   宋之问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七夕  崔浩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他乡七夕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七夕    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 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 年年并在此宵中。

[转载]唐诗里的七夕很精彩

七夕二首   刘禹锡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
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
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
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


七夕    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辛未七夕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 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 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 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 惟与蜘蛛乞巧丝。


七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 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 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 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 惆怅佳期又一年。

[转载]唐诗里的七夕很精彩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