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尿毒症医案
(2021-08-10 03:01:53)
标签:
转载 |
分类: 从头到脚谈医 |
肾乃“先天之本”,因此一旦肾这根基出了问题,就会地动山摇,十分可怕。肾主藏精,主纳气,主骨生筋,开窍于耳和二阴。一旦得了肾病,很多治起来很棘手,尿毒症(肾功能衰竭)更是让人毛骨悚然。
尿毒症这个肾脏方面的疾病,西医根本无法治愈,这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一旦确诊了尿毒症,就无疑给患者判了死刑,很多人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加上疾病缠身,造成生命结束的危害。
2018年8月26日,一个外省的记得是四川的老人家过来诊治肾功能衰竭。
症状:早期肾功能衰竭,肌酐180(女性正常值为44~97微摩/升(0.5~1.1毫克/分升),血压130~70,血压高时过有180,双肾结石,尾骨增生,白内障,喝水不多。腰酸,舌苔黄腻,舌质青紫,脉弦滑数。
慢性肾功能衰竭脾肾阴阳虚损有主次之分,有认为本病以阳虚为主,间或有脾肾俱虚者,亦由阳损及阴所致,而纯属肝肾阴虚者颇为鲜见。脾肾虚中尤以肾阳虚为主,所以治疗应注意温补肾中之阳气。有报道在研究原发性肾炎中医辨证规律时,发现肾阳虚、肾气虚与肾功能减损存在密切相关性,动物实验也证实温肾益气能提高实验性肾炎的肾小球功能,改善病理变化,延长动物存活时间。也有提出不同观点,认为慢性肾衰是湿热久稽,以致气阴营血耗竭,气损可及阳,处于从属地位,气阴复则阳虚自复,妄投附桂等刚燥药,易伤阴血.误助邪火,使症状加重。又有报道慢性肾功能不全长期服用温补剂可加重氮质血症,诱发尿毒症。由此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多以气阴两虚为主,扶正应着重益气和营。本病正虚而邪实,正虚以气虚为主,或为阳虚,多兼有血虚;邪实主要为湿浊,但因湿浊久郁,易化成热毒,并造成脉络郁滞,故热毒、血瘀亦很常见。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以及治客当急、治主当缓的原则,治法应以去浊为主,包括通腑泄浊、芳香化浊、升清降浊等,还可配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法;扶正为辅,以益气最常用,故治法常用益气升清、通腑泄浊法。又因本病常表现为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的特点,用药常寒温并用、攻补兼施。阳虚者虽可温阳,但应温通,不宜盲目温补。
中医辩证:肾虚肝湿热,瘀血。
中医治法:活血祛瘀,清肝祛湿补肾。
中医方药:穿石破合剂加减。穿石破、绣花针、鹿衔草各15,土茯苓30,忍冬藤、钩藤根、淡竹根、川牛膝、当归、桃仁、红花、赤芍药、川芎、柴胡、威灵仙、枳壳各10g。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桂枝茯苓丸,别买胶囊,按说明服用。
第四天上午,患者家人打电话过来说,原来吃了两剂没有昨晚和今天早上喝药后,腹泻几次。我问吃了什么,回答说吃了香蕉、桔子,原来患者血钾高,当时忘记跟我说了,我说,这些她不适合吃。
9月7日复诊,精神胃口好了不少。穿石破、绣花针、鹿衔草各15,土茯苓、茯苓各30,忍冬藤、钩藤根、淡竹根、川牛膝、当归、桃仁、红花、赤芍药、川芎、柴胡、威灵仙、枳壳、远志、连翘、黄芩、竹茹、胆南星各10g。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桂枝茯苓丸,别买胶囊,按说明服用。
9月14日通过微信复诊。患者偏胖,有无形之痰,原方加多了活血化瘀药和加了重用化瘀药。
穿石破、绣花针、鹿衔草各15,土茯苓、茯苓、薏米各30,忍冬藤、钩藤根、淡竹根、川牛膝、当归、桃仁、红花、赤芍药、川芎、柴胡、威灵仙、枳壳、远志、连翘、金钱草、蒲公英、竹茹、胆南星、白术、陈皮、杜仲各10g,丹参粉5(吞服)。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桂枝茯苓丸,别买胶囊,按说明服用。
患者第二次复诊后就回老家了。
一段时间后,他的女婿在微信朋友圈对我说,“一个前段时间带亲戚过来看病的老师说,我亲戚,体检查出肌酐很高,去人民医院,医生说是肾衰早期,要吃慢性病药,但是吃这个药也不能治愈,因为肾衰是不可逆的,过个七八年就会变成尿毒症,所以要定期复查,这药还比较贵,要办慢性病卡才能报销!我没听那个医生的,带她去看中医,吃了一个月中药,回家体检,肌酐正常!!!
《黄帝内经》言:”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本医案方药须在中医指导下使用。
原题:一个月纯中医药治愈尿毒症(早期肾衰)
作者:深圳梧桐山中医学堂沈老师
[冯济相本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