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2021-06-24 04:16:23)
标签:

转载

分类: 中外教育励志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1、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2、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3、

藏会佛教学经是采取背诵和辩论相结合的方式,僧人若想考取格西学位(相当于博士),必须一个人与多位长老同时辩经,通过之后方有准考资格。

辩经是指按照因明学体系的逻辑推理方式,辩论佛教教义的学习课程。藏语称“村尼作巴”,意为“法相”,是藏传佛教喇嘛攻读显宗经典的必经方式。多在寺院内空旷之地、树荫下进行。

辩经是学习佛经的一种方式。僧人为了加强对佛经的真正理解,采用一问一答或一部几答或多问一答的方式交流所学心得和所悟佛法。

辩经场上,强巴林寺的僧人们有的席地而坐,有的俯身相向,只见问难者,时而舞动念珠、拉袍撩衣、来回踱步,时而鼓掌助威、咄咄逼人,而周围坐着的围观者们也会在答者被问倒时,发出阵阵嘘声。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4、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5、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6、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7、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8、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9、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10、
他们或站或坐,表情不再安详,分明还带着几分挑衅的味道,浓浓的火药味弥漫了这个小空地。“啪啪啪啪”几个响亮的击掌声,这就拉开了西藏最壮观的辩经序幕。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11、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12、
画面中这位喇嘛弓着腰,左手对着他面前的人,右手紧紧拽着念珠,眼神直逼前方,似笑非笑的面容中写满了“你说你说你快说”的字眼,这便是对辩,藏语称“作朗”。辩者二人,其中一方提问,另一方回答,且不许反问;告一段落后再反过来,直至一人无法问出。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13、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14、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15、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16、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17、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18、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19、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20、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21、
辩论到深处怎能不神采飞扬,滔滔不绝?一对一的辩论当然精彩,若能舌战群儒岂不大快人心。瞧这位模样俊俏的喇嘛侧开身子,双手一前一后打开,时不时击掌提醒,愣是说得从在地上的几个喇嘛哑口无言,这便是立宗辩;藏语称“当贾狭”。辩者无人数限制,立宗人自立一说,多人辩驳,只可回答不可反问。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22、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23、
立宗辩的提问者盛气凌人;他一会儿高声尖叫,一会儿单脚站立并拍掌示威,一会儿甩动念珠,一会儿踱来踱去,一会儿又推搡着对方,眼神中、语气中、动作中,赤裸裸地流露出奚落的气味。那咄咄逼人的气焰,那大幅度的肢体语言,不像是在辩经,倒像是有恃无恐的争吵。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24、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辩经场面看似吵架,其实不然,这是一种既定的仪式,就连每个手势都极富深意。“高扬的右手”说明文殊智慧就在身后;“右手向下后又拉回”是希望通过自己内心的善念和智慧,救众生于苦难中。“两手相击”有三层意思:一为一个巴掌拍不响,世间一切都是众缘全和的产物;二为掌声代表无常,一切都稍纵即逝;三为清脆的响声击醒你心中的慈悲和智慧,驱赶你的恶念。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25、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26、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27、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27、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29、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30、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31、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32、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33、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34、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35、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36、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37、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38、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39、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40、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41、

[转载]强巴林寺的晚课——辨经
42、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