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颐和园得到北京沙河来了许多白琵鹭的讯息。
26日赶早,坐头班地铁,这是我俩第一次去沙河,沙河好像是近几年热拍的鸟点,据说,沙河的鸟种数量是北京地区最多的地方。只是4月下旬,迁徙鸟已过,鸟况可能不甚理想。
抵达白琵鹭待的河段,天空还飘起了毛毛雨。起初,只有一个当地的鸟友大爷,他介绍,他每天到沙河观察鸟情。大爷非常热情,不断提醒我,什么什么鸟飞来了。当雨停了之后,一些北京鸟友陆陆续续出现。
沙河除了白琵鹭,其它水鸟种类不少,首次光临,又是淡季,没想到,我居然记录到了4个新鸟种。大爷说,你运气不错,这几种鸟已经走了好多天了,不知为什么,今天又回来了。
水鸟的距离还是很远,这是无解的事,让你够得着,它们就不叫水鸟了,大凡近距离的,一般都是常见的水鸟。但沙河的生境非常不错,我喜欢。一年多没有外出,我都快忘记如何旅行了,这忘带了,那忘带了。如果有一把折椅,在河边坐上一天,放空身心,看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想想这是何等的快乐享受。听说,沙河的傍晚,光线更佳。可是,依然是老问题,水没了,下午两点多,无奈收场。
沙河最佳的拍摄期是11月至来年的3月底,虽然地处市郊,但有地铁,交通方便。下一次再去沙河,起码要带一个中桶矿泉水。
本想在北京继续住几天,天气预报说,27日北京有沙尘暴,那就回上海吧。
27日早晨,去吃早餐,走出酒店,天空明亮,哪里有沙尘暴的影子,我很想瞧一瞧,从未见过的沙尘暴是什么景象,可惜,未能如愿。
上午9点,坐高铁离开北京,车窗外,北京的天空依然有点淡淡的蓝,不知道,这一次沙尘暴来北京了没。
白琵鹭,我以前在银川拍过,我以为,这次在沙河拍摄距离可以近一点,但好像两地的距离差不多。白琵鹭还是那副德性,一整天站着不动。
以下是此行记录的新鸟种。
黑尾塍鹬,体长42厘米,第一次拍摄,水鸟都很鬼,体型越大,活动的位置就越远,看看可以,想拍摄清晰就别做梦了。
青脚鹬,体长31厘米。我的博客里曾经上过深圳拍摄的“青脚鹬”,对比之后,确定深圳拍摄的不是青脚鹬。这次拍摄的,颈腹部有明显的纵条纹,喙长而粗且略向上翘,具备了青脚鹬的特征。拍了不少鹬,识别也很伤脑筋
鸥嘴噪鸥,体长39厘米,第一次闻其大名。由于距离远,现场我还以为是普通燕鸥,差点错过。
刚安装好镜头,大爷在一旁大声说,是红嘴巨燕鸥。可600头抓拍天空飞版很迟钝,它们只在我头顶上转了两圈,就再也没出现过,这片子是观鸟记录。
沙河的生境,上午阴有小雨,下午出太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