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尚书》经典10句

标签:
转载 |
分类: 中外教育励志 |
《尚书》经典10句
《尚书》是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尚书》相传为孔子整理、选编成一百篇,后经秦代焚书,损失很大。其主旨一为阐明仁君治民之道是,二在明贤臣事君之道。
今天,跟着隐娘一起读《尚书》十句,学一学怎么当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吧!
1
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尚书·大禹谟》
【译文】任用贤才不要三心二意,铲除邪恶不要犹豫不决。
【感悟】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真理。扫除错误的人时,一定要干脆利落。
2
知人则哲,能官人。
——《尚书·尧典》
【译文】能识别人就是聪明,就能任用贤人。人是复杂的,所以能够知人,识别出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哪些是有才能的人,哪些是平庸的人,就是聪明。
【感悟】几乎所有出色的领导者,必备技能:知人善任。
3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尚书•大禹谟》
【译文】没有经过证实的话不要听,没有同大家商量过的决策不要做。
【感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领导做决定时应该多听听他人的意见,才能看得全面。
4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尚书•大禹谟》
【译文】一时过失,虽大也可以宽恕,明知故犯,虽小也要惩罚。
【感悟】明知故犯较一时过失,更不可原谅。
5
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维新。
——《尚书·夏书·胤征》
【译文】消灭那些为恶的大首领,而对被迫跟随其作恶的人不予处罚,对在过去染上恶习的人,可以赦免并允许其重新做人。
【感悟】惩首恶,原谅被胁迫的从犯。可以团结大多数员工,避免因打击面过广而导致企业震动或工作无法进行。
6
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尚书·太甲》
【译文】能看到远处,才是视觉敏锐;能听从有德人之言,才是听觉灵敏。
【感悟】领导者要看得远,能听从善人善言,企业才能长久。
7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周官》
【译文】不因自己的私欲来影响公家,人民也会信任执政者。
【感悟】企业不是领导一个人的,如果因私废公,就会失去大家的信任。
8
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尚书·商书·说命上》
【译文】木依从绳墨砍削就会正直,君主依从谏言行事就会圣明。
【感悟】领导者只有依照规则办事,才能避免出错;只有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9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译文】骄傲自满容易招来损害,谦虚谨慎可以得到好处。
【感悟】处在领导地位,更应戒除骄傲自满,谨记谦虚谨慎。
10
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
——《尚书·商书·咸有一德》
【译文】任用贤德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左右辅佐的大臣更是要选择忠良之人。
【感悟】如果一个领导的左右都是贤能、有品德的人,他怎么会不成功呢?
《尚书》是儒家五经之一,是一部讲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可以说是周代及周代以前皇家档案文件的汇编,注意是皇室文件,要而不是历史记载,但却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重要典籍。古代考古研究不像现代这样科学化,利用考古出土的文物或者遗迹对历史典籍进行佐证,也没有现代考古的时间追溯技术,不够准确辨别记载物的时间轴,因此《尚书》也有很多后人伪造的篇章。在加之秦朝的焚书行动,《尚书》的流传只能是通过口述或传闻而流传了,与原文相差甚远也是有情可原的。好在清华大学于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清华简”,对《尚书》部分伪造的书籍进行了印证。
那么《尚书》究竟写了些什么呢,为什么能成为儒家的五经之一呢?《尚书》主要由《虞书》、《夏书》、《商书》、《周书》组成。所记基本是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所谓“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这不仅是后人文学发展借鉴的表达形式,也是一些政务文件书写起到了借鉴作用。像后来的“楚辞”及秦朝散文、论文的文风,政府下达的命令格式都受其影响。更重要的是《尚书》记载了一些治国之道和修身直法,这对儒家来说极为重要,可以作为历代君王修身治国的经验总结,因此《尚书》成为了儒家五大经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