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忠平PeterLiu
刘忠平PeterLiu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3,716
  • 关注人气:1,8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北宋帝陵昭武帝永安陵

(2021-03-17 07:28:29)
标签:

转载

分类: 世界游景美食
[转载]北宋帝陵昭武帝永安陵

        赵弘殷(899年—956年),涿郡(今河北涿县)人,汉族,后迁居洛阳夹马营。汉京兆尹赵广汉之后,赵敬之子,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与继位者宋太宗赵光义之父。赵弘殷少骁勇善战,初事后唐王鎔,有功,留典禁军。后汉任护圣都指挥使。入后周,以功累迁至检校司徒,封天水县男,与子赵匡胤分典禁兵。
        赵弘殷年轻时十分骁勇,擅长骑马射箭,投靠镇州节度使、赵王王镕,担任部下将领 。在哪个乱世社会,赵弘殷单凭一己之力在几个朝代间隙求得安身立命之本,前后经过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改朝换代之际一人挺立不倒,官职只升不降,左右逢源,就充分说明其能力。当然从古代的忠君思想来看也说明其人品问题有待商讨,当然在哪个乱世年代谁又管的了谁,只要能够活命就是第一等大事。
       赵弘殷之死今天已经很难说的明白,必定经过宋朝赵匡胤建立新的政权,自然是要给自己家树碑立传,丑陋的一面是需要尽量遮掩,《宋史·卷一·本纪第一》 就是主要记载赵弘殷履历的文献,但是也都寥寥无几,由此可见赵弘殷与赵匡胤父子之间关系并不融洽。赵匡胤21岁时(公元947年)离家闯荡江湖,跑出去投靠父亲的好友有望寻找出路,结果无人收录也就只能自己投军从一个小兵开始,一步一步用命拼出了自己的一片蓝天。这也说明赵匡胤并没有得到老爸的大力扶持,在这样的经历下成长,肯定思考问题都是需要以适应环境和生存之道为目的。
        历史上一直有一种说法值得参考,赵匡胤只顾自己的前程累死父亲的说法;《宋史·太祖本纪》956年就在赵匡胤夺取滁州的当晚,当时也是跟随周世宗出征的赵弘殷率兵在半夜来到城下,因遇大雨忙命人传呼“喊城”,要赵匡胤开门放自己进城。但赵匡胤以后周军法有一条规定,半夜三更之后任何人不得入城,担心正当战乱有人冒充进城为由,断然拒绝开门。并对手下说“父子固然是至亲,但滁州城门的启闭是国事,不能因为父子之私人亲情随便开门,坏了军规”。赵匡胤随登上城楼!来到了城楼之上急忙朝城外看去,但见在如泻的大雨中的赵弘殷,拥挤着数千后周官兵挤在城下。于是就扯开嗓门儿叫道:爹!我是赵匡胤,你能听见孩儿说话吗?为父听见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胤儿,快打开城让为父进城避雨。赵匡胤则以不能违反军规为由拒绝给父亲打开城门,让赵弘殷在城外一直等到天亮,才进入滁州城。
        因为父亲赵弘殷身上没有任何雨具,在大雨中淋得就像是刚从河里出来一般,就被大雨淋出了毛病,又想着这样不孝的儿子为了自己的前程于自己亲情而不顾,当时就被赵匡胤气坏了身体,随后因病而亡,于公元956年周世宗顯德三年丙辰歲薨逝。去世时的职位是龙捷都指挥使,死后尸体运回开封,葬在开封城东南隅的小山包上。后来赵匡胤之母去世,也就附葬在一起。
       公元960年赵匡胤当上了皇帝,按例自然要追封父、祖之功。赵弘殷也荣膺昭武皇帝称号,庙号“宣祖”。大宋乾德元年,宋太祖命司天监和内客省使改卜吉地,选中了洛阳蛩县西南四十里的邓封乡南訾村一带为大宋陵区。委派赵光义进行大规模的兴修陵墓,在修建永安陵时,动用了上万名工役,修了三年才的竣工。其间有一次隧道崩坏,一次性就压死了工役二百余人,加之采石场死亡更是难以统计。安陵修好之后,赵匡胤把父母及第一位夫人贺后(追封),第二位夫人王后都迁葬到这里安葬。建隆元年(960年),追谥父亲赵弘殷为武昭皇帝,庙号宣祖,葬安陵。
       昭武帝永安陵位于现巩义以南的常封村西北方向不远,站在永安路赵匡胤永昌陵东门双狮前向东一眼就能看见永安陵封土。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就是站在路边的淑德尹皇后前那个煤场边向东南眺望永安陵的,今天却已经轻车熟路的直接驱车开到了永安陵北侧路边,下车放眼眼前百米就是永安陵封土,自然是徒步前往考察。永安陵是目前北宋帝陵破坏最为严重的一座,除了封土外其它石刻均无保留,在封土四周种满庄稼,保护桩也就直接插放在封土边缘,根本没有划区域保护。仔细查看一些裸露的夯土层,也是被封土上的植被根系严重破坏,但是封土夯筑层明显,夯筑层质量无法和唐朝相比,也只能说工程质量很是一般,相当狼狈。
       永安陵目前残存墓冢高大约8米左右,直径大约20米开外,因为封土就在地中,蚕食相当严重,陵丘边缘有明显的产挖痕迹几乎成为直角。据记载永安陵在65年以前还保存有大量石刻,随着时间推移大多不见踪影,少量也被拉去永定陵收藏。据说巩义博物馆也有几件来自永安陵的石刻,但是石刻离开出生地也就自然失去了其生命力,如果这些石刻能重新回到自己的老家重新安置,估计就是最大的保护了。今天的巩义博物馆对北宋帝陵石刻大多只标注产地宋陵收集,让人根本摸不着头脑就是例子。而收集在永定陵库房前的石刻就只能随便散放在库房门外露天地里,库房内是一些从各处收集来的品相比较完整和专家认为有价值的石刻,如果不是专门研究的本地宋陵工作人员就很难分清这些石刻的具体细节。
       封土以南去常封村的村道边是一方1984年元旦所立的全国文保碑,石碑镶嵌于碑墙之中,显得相当难看不上档次。所有巩义宋陵文保碑目前大多都是这种情形,文保碑是灰色石头所立,上面保护内容和石头颜色一样,很难辨认,观察揣摩了许久也只能看出原来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间是“宋陵”两个行书大字,下面标注小一号字“永安陵”字样,以及1982年2月23日公布和84年立碑纪年,朴素的不能在朴素了。
       离开永安陵前往西北的孝惠贺皇后墓并不远,10分钟就能走到,地里的孝惠贺皇后墓目前残冢封土高不过两米,直径不超过三米的一个小土堆,如果不是上面长满小树,根本无法判断这里竟然埋葬着一个皇后的陵墓。据封土堆正南偏西50米处是贺皇后陵前仅存的一个望柱,只有高大约一米的样子留在地面,其它部分应该都深埋于地下。当然这也是永安陵陵区目前唯一的一件石刻作品,显得尤为可贵。宋陵在历史上曾多次被官方盗挖,民间盗挖更是数不胜数,地宫文物自然是很难有所遗留,这也是宋朝至今故事多于史记的原因,很多历史重要文献随着陵墓的破坏也只能石沉大海成为一个难解的迷。
[转载]北宋帝陵昭武帝永安陵

[转载]北宋帝陵昭武帝永安陵

[转载]北宋帝陵昭武帝永安陵

[转载]北宋帝陵昭武帝永安陵

[转载]北宋帝陵昭武帝永安陵

[转载]北宋帝陵昭武帝永安陵

[转载]北宋帝陵昭武帝永安陵

[转载]北宋帝陵昭武帝永安陵

[转载]北宋帝陵昭武帝永安陵

[转载]北宋帝陵昭武帝永安陵

[转载]北宋帝陵昭武帝永安陵

[转载]北宋帝陵昭武帝永安陵

[转载]北宋帝陵昭武帝永安陵

[转载]北宋帝陵昭武帝永安陵

[转载]北宋帝陵昭武帝永安陵

[转载]北宋帝陵昭武帝永安陵

[转载]北宋帝陵昭武帝永安陵

[转载]北宋帝陵昭武帝永安陵

[转载]北宋帝陵昭武帝永安陵

[转载]北宋帝陵昭武帝永安陵

[转载]北宋帝陵昭武帝永安陵

[转载]北宋帝陵昭武帝永安陵

[转载]北宋帝陵昭武帝永安陵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