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马谡失街亭后被忽略的重大情节——读史卡片13
(2020-12-24 09:53:30)
《三国志》记载,马谡,字幼常,随刘备入蜀时任从事,后为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刘备临终时,曾嘱咐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诸葛亮错用马谡致街亭之失是其一大败笔,人们所熟知的《三国演义》,包括流传很广的京剧《失空斩》等都做了生动详细的描写,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情节中,从刘备托孤、南征时马谡献”心战为上“之策,到诸葛亮
”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基本与史书相符,但有两个重大情节却被忽略。
《三国志·向朗传》记载:“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这证明,马谡在街亭兵败之后,没有直接向诸葛亮悔罪认错投案自首,而是畏罪潜逃。这不仅是罪上加罪,而且是人品问题,是忠诚与否问题。向朗又碍于情面包庇罪犯,因而被免官。使向朗这个“以吏能见称”的丞相长史,“优游无事垂三十年”,直到诸葛亮死后,追论旧功,才被授左将军,封显明亭侯。
另外,《三国志·马良传》记载:“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
“物故”这个词,出自《荀子·君道》:“人主不能不有游观安燕之时,则不能不有疾病物故之变焉。”颜师古说:“物故谓死也,其言同于鬼物而故也。”这说明,诸葛亮虽然定了马谡死罪,但并没有行刑,马谡是因病而亡,这与“推出斩首”显然不同。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