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李建学
昨天的天水新闻,是这样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天水麦积花椒产业园开工建设。
消息说:天水麦积花椒产业园12月16日开工建设,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军宣布项目开工。花椒产业园选址位于陇东南重要的花椒集散地元龙镇,计划总投资3.7亿元,总占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规划有商贸交易、生产加工、物流仓储、会展科技、商业服务、市政配套等六大功能区。
元龙是我的故乡,李家沟是我生长的地方。
花椒是元龙一带渭河河谷的特产,最近30多年得到较快发展;据说元龙一年的交易额,差不多5个亿。
十年前,我写过一篇短文《元龙的花椒》。两年前,我在散文《秦椒出天水》里,详细记述了元龙花椒的历史文化和栽种收获。
1470多年前的北魏时代,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有一条明确记载:“蜀椒出武都,秦椒出天水。”祖祖辈辈流传至今的“秦椒”,就是以天水市麦积区元龙镇为中心方圆100多公里区域所产的花椒。当然,经过沧海桑田的优胜劣汰,现在的“秦椒”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元龙花椒的产量和品质,把古老的“秦椒”升华到一个新境界。
世纪之交,元龙乡政府在我们李家沟曾经的桃园里,开辟了新的农贸市场。市场不仅辟有专门的花椒交易区,且聚体了大量的花椒收购和加工商户。几年后,麦积区政府在元龙曾经的粮管所原址,兴建了更高规格的花椒市场,加快了花椒产业的发展。现在,天水市政府把麦积花椒产业园放在元龙镇,当然是一件众望所归的好事情。
花椒产业园就建在渭河边,紧邻310公路,几十米之外就是陇海铁路;高铁和G30,则在其南山背后。这块东西向的三角石滩地,早年是东边桑渠村和西边关峡村共有的柿树园,也夹杂着花椒树。少年时经常步行去桑渠村走亲戚,这里是必经之路。
通过效果图,看到几年以后花椒产业园的模样,应该是元龙乡村一个里程碑式的变化。通过这个产业园,稳步推进花椒产业健康发展,才是父老乡亲的福分。
元龙花椒早已走遍全国,近些年也创出了一些国际市场。接下来,应该紧抓机遇,在花椒的品质和深加工方面多下功夫;借助这个产业园,昂首阔步走向世界。
2020年12月17日晨于西安•家中。
花椒产业园开工典礼,新闻图片。
![[转载]元龙花椒 [转载]元龙花椒](//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花
椒产业园效果图,新闻图片。
一朵成熟的元龙花椒,“美丽元龙”图片,感谢原作者。
花椒成熟的季节,花椒树的一枝;大红袍,元龙花椒代表品种。美丽元龙”图片,感谢原作者。
花椒采摘,一家老少齐上阵。我小的时候,每年都要“摘椒”。美丽元龙”图片,感谢原作者。
花椒晾晒,火红的日子。美丽元龙”图片,感谢原作者。
元龙渭河吊桥,龙咀子梁,我在水头镇系列小说中多次描写的场景。隐约的村庄,就是李家沟。310国道边的“照壁”上,写着“中国花椒之乡——元龙镇”。美丽元龙”图片,感谢原作者。
元龙中心区域图景。渭河,陇海铁路,310国道,都这低处的川道里。高铁在对面的南山根,李家沟在北山脚下;中间是政府部门和农贸市场,还有花椒交易大楼,老火车站,老街道,中学和卫生院等。美丽元龙”图片,感谢原作者。
研究院的技术人员下载的卫星地图,清楚的显示了李家沟的全貌,不仅能看到上学常走的村道,甚至能找到我家的老房子。比如那一片树林地,都是柿子树,叫做“楞子底下”,边上是我六年中学走过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去元龙老街道甚至过吊桥上南山砍柴的道路。那些年是石子小路,现在能跑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