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人工智能艺术品的收藏价值

(2020-11-28 09:48:12)
标签:

转载

分类: 戏曲杂特术品

      刊载于《艺术市场》杂志2020年第11期

近日,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大型群展“非物质/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展览回顾了“计算机艺术”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各个发展阶段来自15个国家的70余件作品,并对艺术与科技的关系等热点话题展开了广泛探讨。

[转载]人工智能艺术品的收藏价值
       “非物质/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大展的作品

 

一、  计算机艺术与人工智能艺术

 

计算机艺术是指用计算机以定性和定量方法对艺术进行分析研究,并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的艺术创作。上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显示和绘制图形技术的兴起,开始有人尝试用计算机绘制造型复杂的艺术绘画。但由于用计算机绘画需要掌握有关计算机编程语言等专门知识与技巧,操作者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学习和设计绘画程序,这对于艺术家来说较难以做到,因此这一段时期计算机艺术的发展十分缓慢。

[转载]人工智能艺术品的收藏价值
        “非物质/再物质:计算机艺术简史”大展的作品

后来,由于在计算机图形显示技术中广泛采用了光笔,使得计算机具有了人-机交互功能,从而可以对图形信息的处理过程进行实时的人工干预和修改,而马上就能看到处理的结果,这就使得艺术家们能轻松地运用计算机了,由此促进了计算机在绘画等艺术领域的应用。这种进化有点类似个人电脑视窗软件出现后,人们不再去用难学难记的DOS操作系统,而直接用键盘和鼠标在视窗平台上进行操作的过程。

近年来,由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后者与艺术相结合的速度更加快捷。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是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一门技术科学,它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在进行艺术创作之前,它一般都先要将大量艺术家的作品通过数据处理后进行选择和存储;在艺术绘制过程中,人工智能算法不断将正在绘制的作品与自己存储的艺术数据进行比较,再反馈给绘制过程对创作做进一步的调整和修正。这实际上与画家们学习绘画之前要大量临摹前人作品相类似,先借鉴别人的创意和技法。人工智能算法在学习和模仿了成千上万幅画作之后,已并非简单拼凑绘画,而是摸索人类作画的方法进行创作。


早期的计算机辅助绘画与当今的AI艺术创作从技术手段上看已经有了天壤之别。计算机辅助艺术属于电子化的年代,就像那个时期里的车床加工,而人工智能艺术则跨越自动化,进入了智能化的年代,也就是超越了程控机床,迈进了机器人的阶段。因此,未来AI艺术发展的速度将会以日新月异的面目出现,其艺术的市场化和价值评估的年代也必然会到来! 逐渐地,AI艺术的新鲜感也许会消退,但AI艺术不会消失。相反,未来它会被视为艺术家的另一种工具,就像摄影从未消失一样。

 

二、AI艺术进入市场的尝试

 

艺术市场是艺术作品走向社会、走近藏家的通路,是艺术供求的调节机制,也是艺术创作的推动力所在。探索中的人工智能艺术进入市场也是一种必然。

2016年,谷歌在旧金山曾举行过一场画展和拍卖会,29AI作品,包括迷幻的海景、梵高风格的森林,以及城堡和狗组成的奇异景观等,共卖出了97605美元,其中6幅尺寸最大的作品被一艺术收藏家以8000美元价格拍走。这是AI作品进入市场的最早尝试。

201810月,纽约佳士得拍卖了一幅名为《爱德蒙··贝拉米画像》的肖像画,成交价高达43.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00万元,是拍前最高估价的40多倍。作品是法国一家艺术组织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在电脑中输入了横跨14-20世纪超过15000幅肖像作品后,AI根据训练指令创作出来的。这次拍卖在全球艺术界和收藏界都引起了极大轰动。

[转载]人工智能艺术品的收藏价值
                《爱德蒙··贝拉米画像》

国际上的一些知名画廊和美术馆也在展览和收藏人工智能艺术品。20182月,纽约HG当代画廊举办了“超越时间的无脸”肖像展,这是一个由艾哈迈德·埃尔加马勒开发的人工智能创作的版画展览。英国伦敦大学的机器人专家帕特里克·特瑞塞通过多年研究和实践,造出了可以自己观察对象并且能够用机器手将所见画下来的机器人。这位名叫“保罗”的机器人的不少素描作品已经被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和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等收藏。

另一家国际最大的拍卖行蘇富比也不甘在拍卖人工智能艺术上落后。20193月,伦敦蘇富比在其当代艺术拍卖专场中拍卖了一幅马里奥·克林格曼采用人工智能进行创作的艺术品,名为《路人记忆1》,拍出3.2万英镑。据悉,这件作品没被艺术家进行最终干预,完全由AI自主创作完成。作品为随机创作,一经显示便永远不会再重复出现,具有独一无二的孤品特性。

20194月,世界第三大拍卖行富艺斯将一件纽约艺术家本·斯内尔采用AI技术创作的雕塑作品《迪奥瓦》拍出了6875美元。这是人工智能系统Dio利用一种算法扫描和处理一千多个雕塑后,最终设计出的一种类似人形的雕塑基像,然后利用媒介系统将其制作出来。

人工智能作品进入拍卖场是一种投石问路的市场行为。当市场上AI作品越来越多时,人们往往会通过拍卖方式为他们定价,并由此观察市场的需求和喜好。人工智能作品参与拍卖与近年来的潮流艺术和涂鸦艺术进入拍卖场有些类似,本来属于创新性的艺术,通过大型拍卖场的上拍,会吸引一些高端收藏者的关注和喜爱。拍卖过程也能很好地展示和宣传这些新颖、奇特的艺术品。对上述人工智能艺术作品的拍卖,不仅仅在艺术市场上造成影响,也会被整个艺术界、学术界所关注。

 

三、人工智能艺术品的收藏意义

 

艺术品的收藏价值取决于作品本身包含的各种价值的高低与多少。根据目前的观察,人工智能艺术具有独特创新价值、欣赏装饰价值等,作品创新价值和个性是收藏评估的重要指标。作品是否具有艺术家难以创作出的作品风格,还要关注科技手段的智能含量,其创作手段越先进,也许就越能脱离人为的操控。

由于AI作品往往创作效率极高,直接成本较低,也难以具备艺术家的知名度效应,如果将其规模化量产就会失去稀缺价值,因此未来这样的AI艺术在市场上似乎难以与知名艺术家的作品相比,即其投资效应难以产生。同时,由于目前发展中的人工智能没有艺术家所具有的情感和创意,而智能技术仅仅作为艺术创作的工具和手段,作品对观者可能不易产生共鸣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正因如此,AI艺术很难取代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们也许更适合于中低端的艺术市场,其作品价格必然受到制约,不易出现拍场“天价”。就像如今的摄影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艺术创作工具,在没有特殊题材或独特创意的情况下,摄影艺术一般也不会具有绘画的崇高艺术地位,在市场上不会比绘画作品卖的更贵。

在此并不是说人工智能艺术不适合收藏。收藏的前提还是要满足消费者的钟爱与需求,而新颖、独特、创新和装饰的价值已经足够引起藏家的极大兴趣了。就像好的摄影作品也是艺术,也有收藏和市场的价值。近几年,AI艺术品拍出高价的情形也得益于这些内在价值的充分体现。为了让这些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产物更加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欢迎,就像艺术家要有画廊进行营销代理一样,AI艺术创作者也应该具有专门的机构去研究市场需求,运用营销手段将作品引入市场。比如,AI艺术创作的程序可以设计为随机生成,各自不同,应该根据需求有节制地进行创作,以保证作品的孤品特性和稀缺价值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艺术家的协助,创作出的作品也会更加多姿多彩,其各种收藏价值有可能会被进一步提升。为了避免艺术家被完全取代,也为了防止版权界定的不清晰,艺术家完全可以与人工智能相合作,一起进行创作,这样,艺术家的知名度会带给作品更多的附加值,收藏价值当然也就会更高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