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六尺巷”佳话流芳

标签:
转载 |
分类: 世界游景美食 |
桐城“六尺巷”位于该市文城西路68号,其典故发生在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世人皆知。邻里间的谦和礼让,彰显的是传统美德。近日去了发生地,不缺席现场感受。
“六尺巷”景区很简单,包括了“懿德流芳”牌坊、照壁、刻有张英大学士回书的太湖石、六尺巷、“礼让”牌坊。所有都在一条线上,宽不过3、50米,长不到200米。但在其二旁圈起来的大块土地上,了不得。多条横幅上表明着在建造(恢复)张府、吴府的工程。若是建成,“六尺巷”景区便很“富足”了。
“懿德流芳”牌坊为汉白玉材质,高大。牌坊中间二根立柱下各有一只立式坐狮,二边立柱各有一只倒立卧狮。想对其留张全身照,二旁总有树木垂枝遮挡。只好将就如下。
照壁是乌石材质,八字开。正面刻有“六尺巷”所涉及的人物。背面则是清康熙年间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生平介绍。桐城张家显赫,张英之子张廷玉更是了不得,在清雍正年间任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身故配享太庙。故桐城有张家父子二代宰相之美传。
照壁后是一略显黄色的太湖石,刻有张英那封脍炙人口的回书:“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红色,极为醒目。
再往前便是那条张、吴二家各让三尺的“六尺巷”。百余米长,二米宽,一眼看到底。若是没有典故,自是普通。有了人文支撑,便有了光华。古迹的魅力正在于此。巷的二边墙为青砖砌成,上覆黑瓦。路面是鹅卵石铺就。“六尺巷”二旁已是树木葱茏,巷内疏影斑驳,幽幽暗暗。步入其间自会感怀旧事。
走出小巷便是文保石碑。一刻有“礼让”的汉白玉牌坊将景区与市民居住地隔开。
“六尺巷”只是遗址再造,作为重要历史文化遗存,礼让彰显美德,就此留下一段动人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