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2020-11-05 09:16:54)
标签:

转载

分类: 体育健身养生

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才入掸国聆释教,莲界又见佛系笑。

同沾法喜众生善,朝夕诚拜驱魔妖。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2缅女自拍——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3小沙弥——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4工匠——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5回眸一笑百媚生——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6男孩——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7庙门一抹红——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8葡萄酒庄园——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9缅甸男子——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10雨雾湿伞衣,佛廊走失伊?——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11放学路上——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12寺院信众——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13赤足小僧——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14老庙新色——

1老烟民】

 

缅甸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西部,其北部和东北部同中国西藏和云南接界。

因为纬度的原因,大多数缅甸人跟中国人差不多是黄色人种,但是也有一部分靠近赤道生活的人是棕色人种。

缅甸在中国唐时称骠国,宋称蒲甘,亦称为掸国和缅甸。

缅,即遥远之意。因与中国相距遥远,道路阻隔,故为缅;又因中缅边区一带称山间谷地为甸,合称缅甸,即遥远的谷地之意。

缅甸的英文名Burma,来自得楞语的Brahma,其词源可能与婆罗门或梵文有关。

缅甸人自称巴玛(Bama),梵文作Myamma,意思均为强者,这是缅人对自己民族的赞许。

缅甸总人口5141万,共有135个民族。主要民族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

但是缅甸的“果敢人”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果敢地区是当年被清政府割让出去的,因此,在此生活的果敢人是缅甸华人。

有趣的是。缅甸人有名无姓。常见的缅甸人名前冠以“吴”或“杜”字,是一种尊称,意为“先生”和“女士”。

还有名字之前加上一定的称谓词,以标明其性别、年龄、官位、尊卑及特定的感情色彩。

成年、幼年或少年男子的名字前,往往加“貌”,意即自谦为“弟弟”或向对方称“弟弟”。对长官或受尊辈的男子,其名前往往加“吴”,意即敬称对方为“叔叔”、叫“伯伯”。对平辈或年轻的男子,名前往往加“郭”,意即称对方为“兄”,这些并不是姓。

缅甸有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不仅寺庙多,佛塔多,且人们友善可亲,无论在寺院还是在风景区,最好看的还是缅甸人淳朴的笑容。

这么说也有点太褒奖了实际上,全球经济发展,驱利性也已经 在佛的国度中悄然蔓延。前篇中所以述小,租用小和尚当模特,上佛塔会有人来收钱……都是金钱铜臭惹的祸。不过宁愿相信,这坏了一锅好粥的老鼠,只是15%不信佛的异种中极少的人。

缅甸传统文化保存得非常好,大多数人至今仍穿着民族服装。他们的服装叫“纱笼”,不过分为男式的“笼基”和女式 “特敏”。

无论男女纱笼都是色彩鲜艳。而且不象其它地方的服饰,上衣分为男左衽女右衽,纱笼均为右衽,当然也有对襟的。

男人上衣为无领对襟长袖短衫,往往用一条薄纱或丝绸帕包在头。女子的上衣多为斜襟长袖衫,衣袖长而窄,颜色多为乳白色或粉红色,因为缅甸热带气候,衣料多用薄纱制成。再有缅甸人很少穿鞋袜,男女老少都爱穿拖鞋,许多人干脆赤足。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15父子撞钟——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16佛界缅女——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17拱廊红伞——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18疾走女——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19佛门乞讨人,拖儿描彩妆——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20女学生——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21理发——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22背篓女——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23背篓小伙——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24扁担卖蓝女——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25顶包女孩——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26羞涩——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27灵塔小僧——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28缅族少女——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29母女俩——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30家——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31头功了得!——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32妇孺结伴行,彩帛叠上头——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33卖花女——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34僧俗眼语——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35小屁孩——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36庙门撑伞女——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37祖与孙——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38冲浴——

 

在缅甸会发现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就是缅甸人无论是年长者还是年轻人,不管貌美姑娘还是年轻男子,都喜欢在脸颊涂些粉白颜料,这似乎已经成了缅甸标志性的街头景观。

实在不敢恭维这种化妆法。男生抹得象赤佬,女生涂得象妖精,有的小孩会涂满整个脸和身体,弄得脏兮兮;更有“精心”在脸上画成圆形方形,花朵画符的,却弄得象鬼怪精灵,夜半出来会吓死人的。

这个“白色粉末”到底是什么东西?这实际上是缅甸拥有上千年历史的美容神器。

这在缅甸爱美的女人和小孩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甚至中小学校规定学生上学必须要擦的化妆品,学名叫做“黄香楝粉”,缅甸人称其为“特纳卡”,当地华人叫它“老缅粉”。

这种黄香楝粉是由黄香楝的树枝研磨而成。在缅甸集市上总能见到卖这种大小粗细不同的香楝树淡黄色树干,旁边往往配着一个小石头磨盘。

将这种树干沾水在石头上磨,就象磨墨一样,磨出的淡黄浆水就是“特纳卡”,直接抹在脸上即好。

一般是用小刷子蘸取涂抹在脸上,也有直接用手指醮取抹在两颊脸上的;讲究的会画出各种花纹。在缅甸女人的脸上,特纳卡成为了艺术创作。

关于为什么要涂抹这种浆液?主要是缅甸气候炎热, 又湿热蚊虫也多。人经常会出汗,容易产生体臭、狐臭,将这种粉末涂在身上,不仅幽香沁人,而且有防止蚊虫叮咬、消毒祛病、保护皮肤之奇效。也有人说,香木粉涂抹在脸上会去除厄运,带来好运。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39桥上情侣——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40庙宇男孩——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41母与子——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42道旁老汉——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43居家奶爸——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44路砑美色——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45庙宇姊妹——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46要饭母子——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47水上姐妹——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48双美眉——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49寺廊——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50木窗男孩——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51母子——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52携孩妇——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53乞付老人——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54桥栏男孩——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55小僧——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56女孩与狗——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57撞钟妹——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58小小信女——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59僧入寺——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60自拍小妹——

 [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五)人文风情

——61笑女——

 

 

【未完待续】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