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这所年轻大学为何接连获诺奖?

(2020-10-09 08:24:29)
标签:

转载

分类: 中外教育励志

这所年轻大学为何接连获诺奖?

 

[转载]这所年轻大学为何接连获诺奖?

UCSB校园鸟瞰


石毓智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只有短短几十年历史,然而,在最近十多年中,它竟六获诺贝尔奖。2014年诺贝尔奖中的物理奖得者中村修二就在该校任教。

 

十多年间连连中大奖

 

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本人中村修二,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最近十多年,这所大学也创造了一个“奇迹”:十多年间共有6人获得了诺贝尔奖。要知道,加州大学圣巴巴分校只有六十多年历史,是一所很新的现代化大学。学校的前身是圣巴巴拉州立学院,于1944年加入加州大学系统,现已成为一所研究型的大学,是“公立常春藤”之一,也是美国最重要的学术联盟“美国大学联合会”的学术联盟“美国大学联合会”的61所大学之一。

 

我曾于1996年到这所大学工作。在大学里我参加了华裔学者李讷教授主持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前后断断续续工作了四五年。李教授是该校研究生院院长,是大学的第二把手,连任了三届,前后干了十几年,他参与了这所大学的“高端人才培养计划”。

 

1997年暑期的一天,我跟李教授一起吃午餐,李教授说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的一位教授是他中学的同桌同学,有望拿到诺贝尔奖,我当时听了心里就犯嘀咕,李教授是不是在吹牛,诺奖岂能是瞎预测的?而且此人还是他的同学,怎么会这么巧?当时我根本就不敢相信李老师的话。然而,1998年崔琦拿了诺贝尔奖,他就是李教授所说的那位同学!结果公布后,李教授还让我看了他们俩的中学合影。

 

作为该校研究生院院长,李讷教授与这所大学的其他领导共同组织了一个“杰出人才培养计划”,他们一方面大力扶持本校的人才,另一方面在全世界范围内物色人才。这些年该校诺奖获胜者,大多是这个计划的成果。

 

1996年,我在圣巴巴拉时就听李教授说,日本的科学家中村修二发明了一种光学技术,具有获取诺贝尔奖的可能,所以大学决定把他挖过来。他和其他大学领导专程到日本跟中村修二谈条件,答应给他建立最好的实验室,并请他来到圣巴巴拉考察生活环境。

 

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过了将近二十年,中村修二不负众望,为该校争得了殊荣。这证明了大学领导的眼光和信念,他们那个时候就知道中村修二发明的价值,而且这么多年来持之以恒地支持他,使得他能一直安心工作到现在。试想一下,如果大学领导急功近利,看几年之内,这个高薪请来的学者不能获奖,就失去了热情而不再支持他,那么这个人很可能早早就离开了这所大学。

 

挖空心思激励科研人员

 

李教授能在该校连任三届研究生院院长,一直干到70岁退休,这说明他深得大家认可,具有出色的领导才能且富有工作成效。我以李教授为例,来看看这所大学的领导作风。

 

李纳教授祖籍山东,出生于上海,在香港读的中小学,大学到美国就读,最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李教授的太太是犹太人,他的同事也大都是欧美人。在我看来,李教授的思维和行事风格已极为接近美国人了。

 

1996年,我刚开展跟李教授做科研时,还只是国内一个硕士毕业生,尚没有博士学位。但是。李教授提供给我的研究条件大出我意外,他给了我一个非常宽敞的研究室,第一次带我来看这个房间时,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把这里当做你的家!”

 

此外,李教授还给我配备了手提电脑,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提电脑是很稀缺的,只有少数领导和大老板才能用得起。

 

按理说,李教授中我的老板,给我工作机会,我应该感谢不尽了。然而,李教授一点老板的姿态都没有,还从生活上关心我和我的家人。平时,李教授常请我们到附近上档次的餐馆吃饭谈工作,对我这个穷学生来说,这不仅意味着改善生活,更说明被器重。

 

在那段时间里,我的太太不幸患上了严重的肾病。李教授不仅帮我们买了最好的医疗保险,还到我家帮我们做饭,教我如何从营养上护理好太太的身体。

 

李教授的举动让我感激异常,我就是在这种感恩心态之下,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的,最后取得了连自己也意想不到的成绩,不仅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还出了一本专著,在相关的学科领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其实,李教授的做法,也是很多美国管理者的管理诀窍,他们往往从情感上打动下属,关心雇员的生活,让他们全身心地入工作。要知道,人是一种情感动物,只有在情感上打动他,才能有超水平发挥。

 [转载]这所年轻大学为何接连获诺奖?

李讷教授

杰出人才都集中在少数学校?

 

美国大学很多,然而杰出人才往往集中在少数大学里。这说明,人才培养需要合适的生态环境。那么,什么才是孕育人才的最佳条件呢?这可以从以下两个主要方面来理解——

 

首先,这个生态环境要有识才爱才的领导、给力的管理机制、精良的实验条件、团队合作的情神、舒适的生活条件等。

 

其次,整个大学的学科发展要平衡,因为科学是个系统,相互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就拿诺贝尔科学奖来说吧,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所大学,凡是获得诺贝尔奖多的地方,都是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都有获得奖者像哈佛、斯坦福这些知明大学,诺奖的每一种奖项。都有一批人获得。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也不例外,所获的6个奖中,物理学奖3个,化学奖2个,经济学奖1个,全面开花。

 

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所大学要不断取得诺贝尔奖,还需要有非凡的数学研究水准。因为数学是一切科学探索的工具,由于诺贝尔奖不设数学项目,数学界的最高奖为菲尔兹奖,每4年颁发一次,每次24人不等,平均下来一年不到一人。迄今为止,日本有3人获得过菲尔兹奖,诺贝尔奖的大户哈佛大学有2人获得此奖。无独有偶,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也有1人获得菲尔兹奖。

 

上述现象给人一个重要启发,一个国家要在科学上强大,能够不断培养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就必须全方位地发展,在物理、化学、生物、数学上齐头并进。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即使有人偶尔获得诺奖,也很可能是昙花一现。比如印度、阿根廷等国家普经获得过一两个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因为没有建立起强大的科学系统,缺乏培养杰出人才的生态环境,整个国家就无法达到世界一流科学水准。

 

校园安静得如偏僻农村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还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分不开。圣巴巴拉是个著名的旅游城市,背靠巍巍青山,面向太平洋。城市没有现代化的高楼,一般楼层都在三层以下,绝大部分是平房。市区沿太平洋蜿蜒而建,大部分住家都在海崖边或者山腰上。最让人称羡的是这里的气候,常年气候如春,舒适宜人。美国前总统里根晚年就住在这里,很多好莱坞明星也在这里购置别墅。

 

我在这个大学工作时,见不到校园里有任何的补习班、创收班,一到假期整个校园安静得如偏僻农村,只能见到一些做实验和研究的人。按理说,这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这么好,大学可以想出各种名堂来办创收活动,肯定会吸引世界各地的不少人前来,可他们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安安静静做自己的事业。

 

 [转载]这所年轻大学为何接连获诺奖?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也是认知功能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的重镇,荟萃了一批杰出的语言学家,闻名世界。摄于1997年,那时我和伯江都在李讷教授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做研究,丙甫从洛杉矶前来相聚。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