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南浔记

(2020-10-05 07:57:48)
标签:

转载

分类: 世界游景美食
原文地址:南浔记作者:孔见欣喜
南浔记

   

    南浔镇属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其名抑或古已有之。

据百度百科之“南浔镇”词条所言,其镇建始于南宋淳佑季年(1252年)。则该镇自始建至今,已有近800年历史。历史上,今南浔镇管辖区域屡有变更,其归属行政区域亦变化频多。

有人云,南浔而称“古镇”,虽因其历史,亦因其明清建筑之遗存。百度百科之“南浔镇”、“南浔古镇”两词条竭力美誉南浔镇,有“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江南六大古镇”等溢美之词。

余同学群中,有人谓南浔镇值得一游,颇多赞誉,令人神往。

天赐我便。今夏,余乘便做一日游,一睹南浔丰采。

南浔古镇景区的介绍说,其地曾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等巨商豪贾。它们建造了许多集“大气、洋气、财气、文气”于一体的豪宅大院、私家园林,有众多中西合璧的建筑。

    现今南浔景区以“四象”作为古镇景观之重要元素,图1为镌刻“南浔古镇”的照壁。

[转载]南浔记

 1    镌刻“南浔古镇”的照壁

 

 

 

 

私下想来,南浔必多明、清时民居建筑,或者名门豪宅。但余游玩之余,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之叹。

所谓“南浔古镇”景区,以南北走向的南市河为主脉,经过东西流向的頔塘横断、转折,由百间楼河接续主脉。故整个景区近似为南北长、东西短的“S”形,且北面区域较大。

景区之景点相对稀少,分布却是广而散。

以此之故,古镇景区分两个片域。西南片域包括张石铭故居、刘氏梯号、小莲庄、嘉业堂、文园等景点;东北片域有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两个主要景点。景区西南片域的景点较多,又可划分为两块,最西南的小莲庄景区和南市河景区。

    乍看起来,南浔古镇仍旧江南水乡景色,域内河浜纵横,建筑多为传统江南民居,景区殊少亮点,与江南一般乡镇别无二致,并无特异(图2、图3、图4)。然因其景点分布之故,各个景点与居民区犬牙交错,为典型江南水乡民居环绕,特点又昭然也。所以,即使古镇景区多处设置检票处,但仍可由小巷进入景区,只是无票不得游玩景点。

 

[转载]南浔记

2    南浔镇局部鸟瞰图

[转载]南浔记

3   水乡风貌之一

[转载]南浔记
4   水乡风貌之二

 

    南浔古镇有几处中西合璧建筑群,然而是中、西式建筑并立,两种风格并未融合。晚清建筑有之,却也屈指可数。更早的古代建筑或曾经有过,但历史上的兵燹使其荡然。

余由景区正门进入。未进之前,余先观南浔古镇景区牌楼(图5),而后进入正门(图6

 [转载]南浔记

5    南浔古镇景区入口牌楼

[转载]南浔记
6    南浔古镇景区正门

 

    牌楼当为近年所建,中西合璧。朝向景区外部一面,是中国江南的传统民居风格,牌楼朝向景区内的背面则嵌入欧式元素,盖为迎合景区有中西合璧建筑特点之故。可惜,当时虽注意到这一细节,却未留下图影。

    进门之后,走不远,即须过一小桥,是为竹园桥(图7)。而后,路分两歧。左转不远,即到小莲庄景区,右转往南市河景区。

[转载]南浔记
7    竹园桥

 

    小莲庄景区为清代中晚期商人刘镛之私家园林,包括小莲庄、嘉业藏书楼以及近年建造的民国风情园等三个景点。

此刘镛非彼刘墉也。

    刘镛乃浙江湖州府南浔人,从走街串巷的铜匠、棉绸布店的学徒起始,经过与两个同乡合作开设丝行起家,最终成为南浔首富,被推举为“四象”之首。

    刘墉则为山东高密人,生长于世代为官的名门豪族,是宰相“刘罗锅”。

据说,因刘镛仰慕元代画家赵孟钏ㄖ州莲花庄,故此在其私家园林辟出小莲庄。后经刘家祖孙三代苦诣经营,数十年而后终具规模。如此,则小莲庄实为附庸风雅之作。然余由刘镛之出生、发迹以及园林景色看,此说谬矣。小莲庄之园林景象乏善可陈,虽有莲花,因占地局促,并无“接天莲子”之无穷碧色,固非花期已过,不见“映日荷花别样红”之过。唯其莲池边碑刻长廊,可为一观。余外尚可一提的是其欧式风格的“小莲庄”牌坊(图8)。

[转载]南浔记
8    小莲庄牌坊

 

    但小莲庄非唯园林一处景观,还有刘氏家庙、御赐牌坊、嘉业藏书楼及其庭园等。

    据介绍,嘉业藏书楼(图9)是刘镛的孙子刘承干于1924年建成,在国内藏书楼中兴建最晚,为中西合璧风格。但我游玩时,正巧碰上嘉业藏书楼在修缮,不对外开放,只能观赏一番外面的庭园,殊为遗憾。

[转载]南浔记
9    嘉业藏书楼

 

南市河景区分布在小河两岸。

    过竹园桥后右转,可先到张石铭宅。

    张石铭为“四象”之一的张颂贤之孙、张宝庆之子,也是中国近代名人、国民党元老张静江之堂兄,为清末民初之藏书家。其旧宅称懿德堂,由江南传统建筑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欧式建筑组合而成,有五落四进,其中的一座欧式建筑如图10。

[转载]南浔记
10    张石铭旧宅欧式建筑

   

    张氏旧宅的花园颇有江南园林之风骨,且有碑刻长廊(图11、图12)。

[转载]南浔记
11    张石铭旧宅花园


[转载]南浔记

12    张石铭旧宅碑廊

 

    毗邻张氏旧宅,为怡德广场,此中亦有南浔“四象图腾”(图13)。

[转载]南浔记

13    怡德广场的南浔“四象图腾”

 

    沿南市河西岸向北而行,河畔民居多有遮阳避雨的走廊。这是我所见江南景色中独有的建筑特色,或许也是南浔民居的独特之处(图14、图15)。

[转载]南浔记
14    南浔民居之临河走廊


[转载]南浔记
15    临河走廊纵观

 

一路向北,跨越頔塘后,转折向东,可到张静江旧居、百间楼、宜园等景点。

因时间缘故,我未到百间楼、宜园,只到张静江旧居一游。

张静江之父为张宝善,张颂贤之次子。张静江之伯父、堂兄张石铭之父张宝庆先去世,而后,张静江之祖父张颂贤去世。张颂贤死后11年,即1903年,张石铭与其叔父张宝善分家而居。

张静江旧居称尊德堂,除陈列有孙中山等人的题词、赠画等文物外,余皆了了,故此未曾拍照。

由张静江旧居返回,在通津桥处再度跨越頔塘,沿南市河东岸向南,途经广惠宫。此处为道观,余没有兴趣观赏,只拍了正门照(图16),即向刘氏梯号景点而去。

 

[转载]南浔记
16    广惠宫正门

 

    刘氏梯号又称崇德堂,为刘镛三子刘梯青之住宅。顾名思义,“梯号”之“梯”当为梯青之简称,“梯号”之“号”则为住所之意。参观刘氏梯号,只觉其中两栋西式楼房(当地人称“红房子”)有近代风情,超越当时风俗,见图17,其余则淡而无味。

 

[转载]南浔记
17    刘氏梯号之红房子

 

 

纵观南浔,其风情之韵无多。虽有景色,然发掘不够深入。

余以为,旅游景点应与文化相结合,并且应以文化为主线。

南浔古镇有文化底蕴。

古镇景点应在深入探索南浔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展开旅游事业。南浔古镇应更加深入研究自身的近代史、商业文化、建筑特色等各个方面,如“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等巨商豪贾的发家史、以张静江为首的民国时期江浙财团、湖州的丝绸商业、湖笔文化、江浙财团与国民党的关系等。

 

 

附注:

   1~4、图8~10、图14、图15、图17均来自网络,主要选自百度网的百度图片和百度百科。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