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美食愿为中华传统美食文化尽点博客之力,有故事有美食,请关注
好友美食
早在商周时期,古人就知道用梅子提取酸味作为饮料。《礼记内则》中有关于以梅作饮料的最早记载。而宋代以后,梅汁饮料开始出现,已经比较接近现代的酸梅汤。到了明代,梅汁的品种更加繁多,有“青梅汤”、“黄梅汤”、”梅苏汤”等等。清代开始,梅汁正式定名“酸梅汤”,影响力也发展到了顶峰,清朝宫廷和王公贵族对酸梅汤有着狂热的爱好,酸梅汤成为皇室的日常保健饮品。后来,酸梅汤从宫内流传到民间,也受到老百姓们的欢迎,被誉为“清宫异宝御制乌梅汤”。
酸梅汤的历史可谓渊源流长。起初简单的梅煎被一代代御医、御厨们不断改进,打造成精致的梅汤。从古至今,王公贵族们吃的都是珍馐美味,但随之而来的油腻感却挥之不去,尤其是清朝皇室,他们入关前,饮食以各类野兽肉和家禽、家畜为主,为了解决肉类的高油高热对身体的危害,他们用玉米面发酵成“酸汤子”来排油解腻,效果不错,也就被世世代代保留下来。到了乾隆年间,清王朝到了鼎盛时期,简陋的“酸汤子”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皇家贵族的口腹之欲了。御茶房以乌梅、山楂等为原料的精心烹制的酸梅汤清淡中透着酸、甜、香,解油腻效果更加明显,所以得到贵族们的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酸梅汤发展的鼎盛时期的清代宫廷,用矿泉水来调制成为酸梅汤制造的一个独特秘方。由于矿泉水富含锶、偏硅酸等矿物质,不但口感极佳,还能促进脂肪消耗,因此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乾隆皇帝还为此别出心裁的测水、评水,并把北京的矿泉水赐为天下第一。
无论史料记载还是宫廷画家的影像记录都表明乾隆皇帝一生都是一副清瘦的身材,并没有大腹便便,且瘦而有神,这都与酸梅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