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三)茵莱湖风光高篓捕鱼

标签:
转载 |
分类: 世界游景美食 |
缅甸.千塔佛林之踵(三)茵莱湖风光•高篓捕鱼
薄舟单浆脚划弄,出水网罟鳞鬛重。
——3网里乾坤——
——4单脚划舟——
——5鸿雁双飞——
——6金浮屠清湖水——
——7金刚捣锥(高篓捕鱼四式)——
【1开捕】
茵莱湖为缅甸第二大湖(南北长14.5公里,东西宽6.44公里,相当于4个西湖大小)。
它不仅是缅甸的度假胜地,更因为湖中渔夫们奇特的高篓捕鱼方式,演幻成了茵莱湖上的渔光曲,被摄影师摄取并发布在世界杂志上,遂成了世界各地摄影爱好者们争相前来拍摄,也成为缅甸旅游的一大亮点。
记得2016年去斯里兰卡时,那儿也有个奇特的捕鱼方法。是在斯里兰卡南部加勒古城的高跷海钓,与这里高篓捕鱼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独一无二古老的捕鱼方式。
区别在于,一个是湖水中,用竹篓网鱼;一个在海水里,用渔杆鱼线钓鱼。
斯里兰卡的高跷钓鱼成了斯里兰卡网红,茵莱湖上的高篓捕鱼也是缅甸的名片。
用这种二米多高,象大型鸡笼样的竹编鱼篓原始网鱼,结合一种站在船上,用单手单脚划船的方法,起源是因为茵莱湖里的芦苇很多,只有站起来才能看到芦苇下的鱼,再迅速按下竹篓插进水里,把鱼圈住。
一边要划船,一边要用鱼篓捕鱼,久而久之渔夫们练就了一手一脚划浆,腾出另一手一脚操纵鱼篓捕鱼的奇特本领。
实际上,这种原始的抓鱼方式,效率极低,在遥远的年代,湖中鱼多时还能使用,现在再用这方法,不仅捕不到鱼,更累死人。所以,现在湖上看到的都是渔民用渔网在捕鱼,而这个古老的抓鱼形式,只作为文化传承,为游客表演了。
——8篓中举鼎——
——9云长单刀——
——10双篓翻飞——
—11水上高脚屋湖景度假村(Aye yar River View Resort)—
——12腾空莲腿——
——13展翼双飞——
——14青龙探海——
——15湖中宾馆看渔演——
——16犀牛望月——
现在的高篓捕鱼已经成为当地独特的表演,长期世界各地摄影爱好者的拍摄要求,这里的船夫已经了然于胸。所以表演的渔夫非常专业,选择的背景,时间、光线都非常准确;表演的姿势、动作又十分 到位,不需要游客多费口舌。
这种独脚划船,举篓抓鱼的经典形象,一般都2 人2船或3 人3船组合,在日落时分出演,这个夕阳金光和傍晚蓝光的乍现美妙时间段,是摄影师最爱。
衬托着远山蓝莹莹的背景,云层镶起的橙色裙边,湖面上金光閃閃的涟漪,渔民们独手独脚划着两头尖尖的小船,飞驰而来。
他们会在游客乘坐的船不远不近处停下,恰到好处地用一只手一只脚控制鱼笼,另一手一脚划动船桨,将船控制在最佳观赏方位。
太阳衔西山,在湖面上拖下长长的金色碎影,晚霞把整个天空都染成了亮粉色,又倒映在湖中。晚霞抹在薄舟和鱼篓上,泛起一片金红橙黄,把那个站在摇摇晃晃船上的渔夫,演绎成了活生生的《夕照欢渔》画卷,非常独特的画面,是茵莱湖最美的点缀。
开始渔夫单人单船表演,但见渔者右胁夹浆头,右脚拢浆棍,控制浆叶左右划动,船便或驰或转或停,非常自如。腾出的左手将喇叭状的大鱼篓拿起,左脚助力举向天空,一招金刚举鼎,干脆利落;
须臾,右腿跪姿,右浆探入湖中,左手左脚将鱼篓横出,似青龙探海;
继而,云长单刀,舞浆如刀,甩篓似风;
再变身姿,半卧船尖,篓于半空,一招燕子超水,绝妙!
……
有快艇侧过,激浪翻卷,船剧烈摇晃,我们不由自主紧紧抓住船帮,举篓渔夫却岿然不动,好身手!
待到双人双船聚拢,船随身动,如双雁南飞,一会儿八字形,一会儿一字开;
船中二位舞者,双篓齐出,象蛟龙腾空;又双向举起,来了个展翼双飞;
再竹篓对对,一式螳螂对刀;又竖起鱼篓双双朝天,作犀牛望月状。
最绝的是,二位渔夫高高举起竹篓,猛地插入湖中,溅起半尺水花,渔篓没顶,又立即抓篓出水,金色竹篓淌水如注,举网、下网、揿网,起网,一气呵成,这就是古老绝美的高篓捕鱼方式;
……
表演者就在一叶薄舟上,摆出眼花缭乱的高难度pose,让观者赏心悦目。他们还会主动把渔篓横放到摄影人边上,让相机穿网拍摄湖上另一位同行的表演。
看似举重若轻的表演,实际上,可以想象一个2米多高的鱼篓,缚之的渔网,重量不轻,加之沾水更重,再举起翻下,入水出水的阻力,没点力道与技巧,别说表演,就是举着也会重心不稳跌进湖中。
这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划船方式和捕鱼技巧啊!古老、奇妙、好看!
——17 蛟龙腾空——
——18入湖翻水——
——19篓中取渔——
——20猴王献桃——
——21罗汉举案——
——22孤雁出群——
——23渔夫闲聊——
——24燕子超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