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五音與五臟的關係(轉自豆瓣網)
(2020-07-01 12:05:32)
标签:
转载 |
分类: 从头到脚谈医 |
原文地址:五音與五臟的關係(轉自豆瓣網)作者:素闻-明照
(緣起:已經不能聽悲音,會心疼,即便只是個別的音節(巫娜的《禪路心橋》中個別的音節,可是徵调?)於是去找了這個資料,聲音只是外塵,聽是過程,聞性不生不滅:)
天(自然界)有天籁之五音:角、徵、宫、商、羽,地(物质)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人有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脏所藏:(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志、(脾藏)意。宇宙间各种元素(互相联系、转化)相生、相克、相对应。所以五脏与五行、五味、五音相对应是音乐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
具备万物之灵的人,必然喜欢万物之情的音乐,人和物都与音乐息息相通,音乐可以调和人的性情。在诸多乐器中,鼓如同天,埙如同地,磬如同水,这里按五行分为:木(角调式)音、火(徵调式)音、土(宫调式)音、金(商调式)音、水(羽调式)音。
行养生音乐视频01-角----肝、胆
木音(角调式音乐)是古箫、竹笛、木鱼等演奏的音乐舒展、悠扬、深远,使人飘逸欲仙;高而不亢,低而不臃,绵绵不断,好似枯木逢春,春意盎然。入肝胆之经,可以疏肝利胆,保肝养目,平和血压、清血质,夜间休息时听有助益安魂人睡,对于疑神疑鬼、精神不安的人,也有很好的理疗效果其它,如夜晚受到惊吓、盗汗、心中忧郁的也相当有益。多听木音,可以转移性情,增强精神,安定魂魄,消除失眠,让身心合一,重新找到原始平和的人性。
木音之意义象征东方苍龙,被认为是能够消灾避祸祛病的吉祥物,象征着强大、健康、向上。鼓舞东方巨龙从大地上缓缓腾空而起,应着角声,朝着太阳,遨游长空。
五行养生音乐视频02-徵----心、小肠
火(徵调式)音乐 火为古琴、小提琴等丝弦音乐,入心经,小肠经,主理心脏和小肠的健康。古琴、古筝弹奏出远古的回音,有轰然绵延的背景音乐,突出古琴的清朗悠扬舒缓的旋律,逐步加快节奏,清脆悦耳的打击乐的叮咚声出现,展现出长河落日的远景。雁过翎翅声、鸣叫声声由远及近,由近而远去,风声水起,云蒸霞蔚,表现出中国远古文化长河优美的回音和片段,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火是万物的动力,代表心脏,有热量,丝弦的声音可以拨动人的心弦。《黄帝内经》指出:火通心经,疏导小肠经,丝弦音调理神志,,疏导血脉,平稳血压,疏通小肠,祛毒疗伤。聆听火音乐可以使心、小肠处在沉稳和谐的生理状态之中。
五行养生音乐视频03-宮
土音是宫调式音乐。宮音調式是埙、笙、竽、、葫芦笙等乐器演奏的音乐。入胃经、脾经,主理脾胃的健康。
古埙的乐音低沉、缓慢、浑厚仿佛来自遥远的夜空,而小提琴为丝弦乐音,丝为火,火生土,引人进入宁静混沌的宇宙空间。土音是万物化成生成的元音动力,动物植物由单一细胞生化形成,代表新生命的即将诞生,佳音在先,而佳气随后,推动着大自然的变迁和动物植物的生发蜕化.....配合鼓声,鼓声鼓动先天的真气运化,表达各种生物节律与心脏跳动的声音,推动先天真气由单一细胞转化成多元细胞的分化,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直至进化到原始人类......考古已经证明,“原始先民吹埙,群民围篝火而听”的传说。所以,伏羲氏“造瑟埙调理百病”的历史传说也是有依据的。
五行养生音乐视频04-商---肺、大肠
金音(商调式音乐)是金石类材料制造的乐器:如编钟、磬、锣鼓、铃钹、长号、三角铁等演奏的商调式音乐,浑厚、清脆的 金石之声,声声连绵不断地回荡在天地间,气势磅礴、高昂,起伏委婉,震荡心肺,帮助人们扩充肺腑,加大肺活量,吸纳大量氧气,入肺经,大肠经,主理肺、肠的健康。
金石音乐旋律选择了编钟、磬等乐音,能够演奏出中华民族文化气势磅礴的尊贵与威严,宏大嘹亮的编钟音乐显示出了历史鼎盛时期的辉煌,赞颂太平盛世的繁荣昌盛!古典音乐表达了先辈们创造文字、音乐、数学、哲学、医学、历法等高度的文明文化,教化人们心气和平,积善事、调魂魄,行爱心、得神明,从而达到强肺强魄,驱除疾病与后患,增强体质的目的。
五行养生音乐视频05-羽
水音(羽调式音乐)是鼓、水声等音乐,入肾经与膀胱经,主理肾脏与膀胱的健康。其旋律模拟地下泉水,溶洞水,山涧小溪、江河、湖泊、海洋的之水声音,风雨雷电交加水,天雷为火,天雨为水,水火相激、济,交响轰鸣,震荡寰宇,天地能量迸发。
水是万物着母,主肾,生命之根,肾气蒸发,天地合,生命诞生。
水声代表生命之源,水声的音乐能够强壮肾脏功能,刺激肾上腺素分泌,疏导下腹,疾患并泄毒,从而平衡免疫系统,提高生命品质。人们敲锣打鼓,乐声喧天,综合了音乐的能量。轩辕鼓、宫廷鼓、手鼓、大小鼓、铃鼓、架子鼓、非洲鼓等十几种鼓声交替震荡,鼓声振奋先天肾脏之气,能量不断延绵,可疏通肾经,促使泌尿系统与性功能发达。水多能够壮肾、旺肝,肝木和谐共鸣,水火济济相融,使人心志通畅,欢乐体壮。
在自然文化图腾崇拜下,琴的起源被赋于三皇五帝所创,而琴的形制则依附于阴阳五行之理论,使琴“是以通万物而考理乱”的崇高地位。
。传说的三皇五帝造琴说,虽有二十七弦,二十五弦,但以五弦为多,周代加文武二弦,古琴遂由五弦变为七弦琴“白虎通”云:“文王。武王加二弦,曰少宫,少商,以合君臣之恩也“这种七弦琴成为往后沿袭之主要弦制,其原因如东汉蔡邕”琴操“所言:”五弦象五行。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阴阳五行学说到了汉代,已是非常流行的思想架构,可谓汉代之显学,论者主要视阴阳五行为天道,认为人的政教皆要符合此天道,亦为一种天人相应说,自然也将乐器作此比附。五弦为五声(音),即宫,商,角,征,羽,“礼记。月令“说:”孟春之月......其音角盛德在木“,”孟夏之月,... ...其音征盛德在火。“”中央土...其音宫“孟秋之月。。 ...其音商,盛德在金...。“孟冬之月,... ...其音羽盛德在水。”因此五音配上五行,例如春天万物生机兴旺,植物(木)可为象征,春既属于木,而在大自然界,春风较接近角音,遂以角音配五行之木。在金木水火土之宇宙外,则以一阴一阳,一文一武之道,以象宇宙之运行,以变阴阳五行,以用琴教化天下。这种未自觉地从音乐自身规律来操制,而以原始的互渗思维孕含着真理,一文一武,一君一臣,一大一小之弦,加上五行五弦,却也与琴表现之功能对形式之要求切合,乃咸为历史上理想的琴制,即使宋代虽有人改为九弦,仍无法取代七弦琴之地位。在琴的尺寸方面,文献之记载也看出受到阴阳五行之影响,在桓谭“新论。琴道”说“昔神农继伏羲王天下,梧桐作琴,三尺六寸有六分,象期之数,厚寸有八,象三六数;宽六分,象六律;上圆而敛,法天;下方而平,法地。上广下狭,法尊卑之体其尺寸形状都依附了五行之理。而从古琴整体概念加以分析,由阴阳观念而言,琴具有二气循环,而制琴之材亦是阴阳交融有灵气之组合体,琴材按琴体阴阳图配置,使之各得其位,顺其理性,阴阳得其所用,琴身通灵遍体,而琴也成了有生命之物体了。虽然阴阳五行理论随着时间逐渐消失,琴的形制,尺寸及制材依然未有大的改变,乐器之有机哲学观隐然存在的。
.
天(自然界)有天籁之五音:角、徵、宫、商、羽,地(物质)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人有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脏所藏:(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志、(脾藏)意。宇宙间各种元素(互相联系、转化)相生、相克、相对应。所以五脏与五行、五味、五音相对应是音乐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
具备万物之灵的人,必然喜欢万物之情的音乐,人和物都与音乐息息相通,音乐可以调和人的性情。在诸多乐器中,鼓如同天,埙如同地,磬如同水,这里按五行分为:木(角调式)音、火(徵调式)音、土(宫调式)音、金(商调式)音、水(羽调式)音。
行养生音乐视频01-角----肝、胆
木音(角调式音乐)是古箫、竹笛、木鱼等演奏的音乐舒展、悠扬、深远,使人飘逸欲仙;高而不亢,低而不臃,绵绵不断,好似枯木逢春,春意盎然。入肝胆之经,可以疏肝利胆,保肝养目,平和血压、清血质,夜间休息时听有助益安魂人睡,对于疑神疑鬼、精神不安的人,也有很好的理疗效果其它,如夜晚受到惊吓、盗汗、心中忧郁的也相当有益。多听木音,可以转移性情,增强精神,安定魂魄,消除失眠,让身心合一,重新找到原始平和的人性。
五行养生音乐视频02-徵----心、小肠
火(徵调式)音乐 火为古琴、小提琴等丝弦音乐,入心经,小肠经,主理心脏和小肠的健康。古琴、古筝弹奏出远古的回音,有轰然绵延的背景音乐,突出古琴的清朗悠扬舒缓的旋律,逐步加快节奏,清脆悦耳的打击乐的叮咚声出现,展现出长河落日的远景。雁过翎翅声、鸣叫声声由远及近,由近而远去,风声水起,云蒸霞蔚,表现出中国远古文化长河优美的回音和片段,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火是万物的动力,代表心脏,有热量,丝弦的声音可以拨动人的心弦。《黄帝内经》指出:火通心经,疏导小肠经,丝弦音调理神志,,疏导血脉,平稳血压,疏通小肠,祛毒疗伤。聆听火音乐可以使心、小肠处在沉稳和谐的生理状态之中。
五行养生音乐视频03-宮
土音是宫调式音乐。宮音調式是埙、笙、竽、、葫芦笙等乐器演奏的音乐。入胃经、脾经,主理脾胃的健康。
古埙的乐音低沉、缓慢、浑厚仿佛来自遥远的夜空,而小提琴为丝弦乐音,丝为火,火生土,引人进入宁静混沌的宇宙空间。土音是万物化成生成的元音动力,动物植物由单一细胞生化形成,代表新生命的即将诞生,佳音在先,而佳气随后,推动着大自然的变迁和动物植物的生发蜕化.....配合鼓声,鼓声鼓动先天的真气运化,表达各种生物节律与心脏跳动的声音,推动先天真气由单一细胞转化成多元细胞的分化,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直至进化到原始人类......考古已经证明,“原始先民吹埙,群民围篝火而听”的传说。所以,伏羲氏“造瑟埙调理百病”的历史传说也是有依据的。
五行养生音乐视频04-商---肺、大肠
金音(商调式音乐)是金石类材料制造的乐器:如编钟、磬、锣鼓、铃钹、长号、三角铁等演奏的商调式音乐,浑厚、清脆的 金石之声,声声连绵不断地回荡在天地间,气势磅礴、高昂,起伏委婉,震荡心肺,帮助人们扩充肺腑,加大肺活量,吸纳大量氧气,入肺经,大肠经,主理肺、肠的健康。
金石音乐旋律选择了编钟、磬等乐音,能够演奏出中华民族文化气势磅礴的尊贵与威严,宏大嘹亮的编钟音乐显示出了历史鼎盛时期的辉煌,赞颂太平盛世的繁荣昌盛!古典音乐表达了先辈们创造文字、音乐、数学、哲学、医学、历法等高度的文明文化,教化人们心气和平,积善事、调魂魄,行爱心、得神明,从而达到强肺强魄,驱除疾病与后患,增强体质的目的。
五行养生音乐视频05-羽
水音(羽调式音乐)是鼓、水声等音乐,入肾经与膀胱经,主理肾脏与膀胱的健康。其旋律模拟地下泉水,溶洞水,山涧小溪、江河、湖泊、海洋的之水声音,风雨雷电交加水,天雷为火,天雨为水,水火相激、济,交响轰鸣,震荡寰宇,天地能量迸发。
水是万物着母,主肾,生命之根,肾气蒸发,天地合,生命诞生。
水声代表生命之源,水声的音乐能够强壮肾脏功能,刺激肾上腺素分泌,疏导下腹,疾患并泄毒,从而平衡免疫系统,提高生命品质。人们敲锣打鼓,乐声喧天,综合了音乐的能量。轩辕鼓、宫廷鼓、手鼓、大小鼓、铃鼓、架子鼓、非洲鼓等十几种鼓声交替震荡,鼓声振奋先天肾脏之气,能量不断延绵,可疏通肾经,促使泌尿系统与性功能发达。水多能够壮肾、旺肝,肝木和谐共鸣,水火济济相融,使人心志通畅,欢乐体壮。
在自然文化图腾崇拜下,琴的起源被赋于三皇五帝所创,而琴的形制则依附于阴阳五行之理论,使琴“是以通万物而考理乱”的崇高地位。
。传说的三皇五帝造琴说,虽有二十七弦,二十五弦,但以五弦为多,周代加文武二弦,古琴遂由五弦变为七弦琴“白虎通”云:“文王。武王加二弦,曰少宫,少商,以合君臣之恩也“这种七弦琴成为往后沿袭之主要弦制,其原因如东汉蔡邕”琴操“所言:”五弦象五行。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阴阳五行学说到了汉代,已是非常流行的思想架构,可谓汉代之显学,论者主要视阴阳五行为天道,认为人的政教皆要符合此天道,亦为一种天人相应说,自然也将乐器作此比附。五弦为五声(音),即宫,商,角,征,羽,“礼记。月令“说:”孟春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