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忆一次在美国看京剧

(2007-02-01 13:56:23)
标签:

文化

感悟随笔

谈天说地

移民

京剧

美国

特拉华

威明顿

华人华侨

刘忠平

分类: 舞台观赏随想

回忆一次在美国看京剧

 

刘忠平

 

一九八六年九月的一天,我在一份英文报纸上偶然看到一则报道。它介绍的是美国纽约市一个业余京剧研习社,将于当年十月二十五日在特拉华州威明顿市的杜邦饭店大剧院演出中国京剧《拾玉镯》《大登殿》和《霸王别姬》三个折子戏。这个消息真使我喜出望外。我当时来美虽只有半年,可真又来了戏瘾。加上在国内时经常听说美国各大城市里的华人华侨都有自己的京剧研习团体,或业余剧团及票房等。他们究竟是怎样组织起来的?又是怎样将京剧艺术向海外观众传播?他们的演出质量和效果如何?一连串的疑问顿时出现在我脑海里。我计划着决不放过这次难得的机会。

 

威明顿市为美国特拉华州最大的城市。而特拉华州则是美国第二小的州。世界著名的杜邦公司的总部就设在这里。该市离我住处只有半小时车程,但不通公共汽车。因我当时还没有小汽车,所以我必需借车并请人开车才能前往。有一位叫安迪的美国小伙子知道了我的心事,希望与我同去。他会开车但也没有车。事有凑巧,与安迪同宿舍的杰克说愿意将他的车在那晚借给我们。车的问题总算解决了。接着我就打电话给特拉华州美华联谊中心的徐经理,请他帮我预订两张票。万事具备,这天终于来到了。我们在演出前的一刻钟来到了杜邦饭店。该饭店是一坐拥有十几层的大型饭店,里面设计讲究装饰堂皇。很多穿着讲究的华人和美国人陆续进入了饭店。我们在饭店内的约定地点找到了徐经理,并拿到了两张戏票。当我们穿过剧场休息厅时,看到有几个华人子第在用英语交谈;我猜这些人恐怕都是在美国出生的。其中一人说是他父母要他来看的;另一人说他从未看过京剧,今晚算是机会难得。我们在剧场内坐下不久, 晚会主持人在台上向各位来宾用英语介绍了中国京剧的表演形式和伴奏的乐器。这时观众都能见到坐在台上的文武场面。当主持人介绍到京胡时,琴师便随着拉一段曲子。其他的乐器也用同样的方发介绍。每演出一个折子戏之前,都会向观众说明该剧的简单剧情。舞台的左侧有英文字幕,右则有中文字幕。开场戏是《拾玉镯》,只见孙玉娇一会儿做起针线活,一会儿喂鸡,一会儿又赶鸡。安迪开始有点看不懂。我边看边向他解释演员的一些虚擬和夸张的动作。他越看越觉得有意思。《大登殿》更是引人入胜,一派宫殿堂皇和威严的场面。加上各种人物的造型和特有的装扮,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说在台上所有跑龙套的演员,都是从当地的华人子弟和当地学校的学生中临时请来的。中场休息时,很多美国观众都在赞叹剧中人物个性特征的鲜明和服饰的艳丽。最后的压台戏是《霸王别姬》,这是梅兰芳大师的代表作。演员的唱功和做功都不错。演出几乎没有借助于扩音设备。当快要演奏《夜深沉》曲牌时,我特地关照安迪,要他注意看虞姬的一段优美的舞剑。这一段舞剑,由于演员扎实的基本功,表演集舞蹈武术和戏剧身段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演出结束时,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当我们走出剧院时,听到有些青年华人在议论着;有的觉得音乐好像变化不大,可能是只适合那种年代。有的则关心现代题材的京剧。

 

在回家的路上,安迪一边开车一边向我表示,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他对中国京剧已很感兴趣了。同时,他希望我早日有车,不要漏掉每一次演出。我笑着回答,到那时,我一定再邀请你同往。这也是中美文化交流嘛。(原载于《中国京剧》一九九四年第二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