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沧海wmk119
律师是法官的托吗?稍有一点头脑的人,听到此话,看看四下无人,会赶紧的、旗-帜-鲜明地、立场坚定的、不容置疑的、不假思索的、战战兢兢的、口是心非得回答:“N~~o.”
这个问题怎样回答,能不能这么问?暂且一放,先来看看我见到的托,到底是个啥样。
每年冬季,地方县城都会搞一个大型的庙会。ZF会找一块宽场地,设置摊位,鼓励生意人前往经营。其实就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集市。集市每5天一次,这种庙会,比集市时间长一些,三天,五日,十天半月都行,各地安排的时间,长短都不尽相同。
我喜欢去这种地方赶集,挺好玩的。在庙会上,我就看到过托,他的分解动作是这样的……(请谢绝模仿,否则,责任自负。)
一人,不知从哪里搞了很多用硬纸壳制作的大头棉鞋,外观很像翻毛皮鞋。来庙会摆摊前,事先找7——8个老娘们,说好每人每天给20块钱。这些老娘们的任务就是,一旦卖鞋人摆开摊子,她们就装作赶集的女人,慢慢的围拢上去,假装在鞋摊前挑挑拣拣,讨价还价,卖鞋人,一边吆喝着产品的“货真价实”,一边和这些老娘们争执着,憋屈个脸,哭诉着,再低就会佘掉裤子了什么的,装得极像。卖鞋人口才特好,一口气能说五六分钟不带换气的。
11点左右,庙会上的人基本达到高峰,见那么多人抢购“皮棉鞋”心想,这货一定不错,很快就加入了购买的队伍,越积越多、越积越多……
就这样用不了几个小时,卖鞋人一三轮车的“皮棉鞋”就抢光了。事后,卖鞋人在预定地点,把属于老娘们的20块托钱分发给她们,彼此皆大欢喜。各人还耽误不了赶庙会。
这些老娘们就是卖鞋人的托。
这种托的发源地在哪里,是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后来又是什么时候被举一反三引进到其他行业和部门的,咱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个卖鞋人后来通过自学,成了一名律师。作为律师,他是不是称职,是不是合格,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手头的案子很多,而且生意特好,我还清楚的记得,他跟我说过的一句话:“老哥,不这样做,没饭吃呀。”
(注:沧海梦呓之语,不可当真,多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