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沧海wmk119
“唧唧~~喳喳~~~唧唧~~喳喳~~~”,大清早的这个老娘们不好好睡觉,在那干什么呀?烦不烦?穿上拖鞋,来到外面一看,惭愧~~~~冤枉好人了,原来是屋檐下的燕子,它的“孩子”,不小心从“屋子”里掉了下来,因此“妈妈”着急,在外面拼命的喊我帮忙哪。
双手捧起还没“满月”的小燕子,好好看了看,问题不大。该当它命不该绝,掉在了杜鹃花的叶子上,只是受了一点惊吓,于是,小心翼翼的把它放了回去。
本来星期天想好好睡一觉,这下可好,睡意全无。起来又怕影响别人休息,干脆躺在床上体验一下坐月子的感觉也不错,遗憾的是没有人伺候,眼睛转来转去,在屋子里搜索,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窗外那个受到惊吓的燕子窝上。
小燕子的妈妈也不再和刚才那样吵了,好像在安慰或者是喂什么给它吃,一次次的很是勤劳。每一次小燕子的妈妈回来,小燕子就好像事先知道,早早的就爬到窝门口,张开嘴吧,同时发出“唧唧~~~”的叫声等在那里,没一会,就会看到小燕子的妈妈,飞过来,落在自家的窝门口,并把口里含着的食物,准确、温柔的送进小燕子的口里,每次看到这里,我就会自觉不自觉的咽一口唾沫,那种十足的母爱,那种没有丝毫水分的爱,让人肃然起敬……
小燕子妈妈这种喂孩子的习惯,我在郎马屏(见草作)就见过几次。农村老太太,坐在自家的门前板凳上,怀里抱着自己的孙子(女)或外孙子(女),把一些好吃的通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后,和小燕子的妈妈一样,一口口的送进孩子的嘴里,这种母爱是伟大的、是纯洁的、也是无私的。但是,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看,这种习惯,很不卫生,甚至是有点恶心,你想~~~你想~~~你使劲的想~~~~~你想~~~别停下~~~继续想~~~~别控制~~~~
你不管怎么想,有一点,我是肯定的,那就是你我现在,仍然在被动的接受这种陋习的折磨,这就是我要说的:假新闻,经过反复咀嚼后的假新闻,经过层层包装好的假新闻,更为可气的是,它们学着母亲的样子,给我们一口一口的喂,从小就这样喂,喂得很认真,很仔细。因为我们小,所以容不得我们辩解,只好忍气吞声的咽,一口一口的咽,直到把我们一个个噎的躲在虚拟世界里变成“网络暴民”,你说恶心不恶心?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手机、电话、DV等,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改善,人们思想意识的逐渐提高,人们辨别真伪能力的逐渐加强,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公民,我们为什么不能理直气壮的说一声: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要吃新鲜的、原汁原味的、不被污染了的、没让别人嚼过的“食物”,让那些欺骗人的把戏见鬼去吧。
(沧海梦呓不可联想,多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