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摇晃晃的人间》:一部为诺贝尔文学奖背书的纪实电影

标签:
优酷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电影范俭 |

《摇摇晃晃的人间》:一部为诺贝尔文学奖背书的纪实电影
中国诗人有了余秀华,北岛就不可能再有机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他的诺奖悲剧几乎要和日本的村上春树一样,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配角”,除了余秀华,我个人认为,所有生活在中国的当代诗人,想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几率几乎为零,除非这位诗人的诗歌可以“唤醒”一个盲从的时代。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当代诗人的悲哀,庞大的中国当代诗歌群体被后来居上的脑瘫诗人余秀华击败,这样的事实我们必须接受,同时,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来反思的问题,接近70年的中国当代诗人群体,他们到底在写什么?
历史的选择就是那么的残酷,即使你感觉自己在你的专业领域里红的发紫,但历史不一定会选择你,因为你的一切完全被不实信息所包裹,等待这些“面纱”散尽,露出的却是你可怜的沙土。
诗歌也一样,她的选择一定是具有深刻的诗歌生命层面的美学意义与人文价值和人类哲学。
尽管有人说北岛与余秀华在意义上,国际社会更看重北岛的背后的“政治”意义,但从人类生命学意义上,从人类文化成长与诗歌语境的创新价值上,我认为,余秀华更强于北岛。
这是我在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看完优酷独家拍摄出品的纪实电影《摇摇晃晃的人间》最深刻的体会与感受。
是电影主人公余秀华成就了这部电影,同时,也是这部纪实电影将余秀华活生生表达了出来,让广大喜爱她诗歌的粉丝看到了一个诗歌背后的余秀华,一个更在乎精神与灵魂世界的余秀华,这是一部可能会把余秀华推到诺贝尔文学奖舞台的纪实电影。
作为一名诗人,我从中能够理解到余秀华在坎坷经历中坚韧不拔的生命力量,同时,也感受到了她作为诗人的精神面貌与不屈服的气概,她是苦难玉成。
诗歌是余秀华声嘶力竭的呐喊!
2016年我负责“影响中国百年百位诗人”评选,我拉余秀华进入评选群,后来她又退了出来,出于对她选择的尊重,在进入正式评选时没有把她列进来,但是,这并不能证明我们对她诗歌当代意义价值的否定。
我之前对于余秀华也只是简单层面的认识,但如果了解了余秀华的生存境况,了解了她对生命不平等的竭力抗争,就会发现,余秀华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天才诗人”,如果我们把余秀华的生存处境和生命情怀以及精神灵魂的追求放到同一层面,她的诗歌意义就截然不同的发生了质的变化,她的诗歌境界就会无比的清晰与刺眼。
你所感受到她的诗是具有生命向度的诗,而余秀华的生命又在诗歌中具有生存问题的考量,她的爆发状态完全推动了她诗歌的影响力,这是她诗歌与生命的内在力量,是诗人持久的诗歌力量,是无奈与抗争的力量。
这部电影给予我们的余秀华是完全没有隐私与掩饰,赤裸裸的,愤怒,疯狂、抗争,不同流合污------,这也是能够打动观众的重要原因,这也是我可以重新感受她诗歌的缘由。
即使脑瘫,余秀华也不遗余力的勇敢的校正自己,这是值得敬佩的。如果没有这部《摇摇晃晃的人间》纪实电影,余秀华未来被推进诺贝尔文学奖的几率就非常小,或者说几乎没有可能,但是,通过《摇摇晃晃的人间》这部纪实电影,余秀华未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几率,一切就皆有可能的大大增加。
“对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的时候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其实,我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但当我所有的抗争落空,我会泼妇骂街,我没有理由完全脱离村妇的劣根性,而回到诗歌中,我又干净了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从余秀华的这段表述文字中,我们感受着她解读自己与诗歌的关系,从中,恰恰让我们看到了她与众其他诗人不同的一面,她自觉觉醒意识与她的生命状态完全的不成正比,但她强烈的“唤醒”的抗争意识却在当代诗人中无人能及。
正因为如此,她与诗歌与自然,甚至与她的生命疼痛的“合谋”,塑造出了她的今天诗人形象。
余秀华是苦难的承受者,也是精神与灵魂觉醒的开拓者。
她正在完成一种与生命意义有关的体验与实践,这是她的价值所在。她天然般把这些融入到诗歌里,使诗歌具有了生命的质感,并且成为余秀华的生命“共同体”,很多诗人正因为缺少余秀华具有“革命性”的诗歌态度,而无法成就自己。
对于她的诗歌,网络上所流行的“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这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诗歌,我个人并不认为是余秀华的代表作品,而恰恰相反的是那些在她精神痛苦中所表现出的诗歌才是余秀华的好诗。
我的身体里的火车从来不会错轨
所以允许大雪,风暴,泥石流,和荒谬
父亲用锄头抠出一个窝,我丢下两颗花生
窝儿不深
我很想把自己丢进去
我想知道如今的我会不会被风一撩
也去发芽
----------------------------
爸爸,
你在种我的时候
是不是也漫不经心
这些具有生命质感的诗歌与余秀华生存的命运合二为一,构成了生命与诗歌的意义。
这些诗歌也使电影《摇摇晃晃的人间》具有了一般电影所没有美学效果。我可以把这部电影导演范俭视为有思想角度,也有人文境界的导演,他对选材与人物角度的把握很有分寸感,让余秀华生动了起来,电影的镜头感也使这个叫“横店”小农村大美了起来,范俭通过苦难中的余秀华让更多背后的故事有了语境与灵魂,有了纪实电影“生命被重新打开”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