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撩人》: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中岛
电影《夜色撩人》从一个微小的情节故事引伸出一个深刻的公众的心理话题:面对危险,生命与尊严,如何来选择?
电影对暴力案件下的人性有着深刻的发掘,具有对人性发难的精神。
而面对暴力,面对邪恶,是否可以血洗自己和家庭来证明自己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样的英雄壮举情结,是否可以证明这就是唯一的爱的护卫方式?如果可以承受临时的痛苦,来保全自己和家人的生命,这算不算爱?
我们是否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理解他人?是否可以绕开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一想?
如果面对突如其来事件,对由此对爱情产生怀疑,这样的情感转折,你该怎么做?是去理解还是纠缠不清?
我非常理解电影中的女主人公芥子(余男饰演)心理的反应,尽管她想寻找与自己内心不一样的结论,但她还是想知道,一个高大威武的爱人,在自己的家里,面对并不强壮的歹徒,应不应该付出自己保卫爱和“家园”的勇气?

犯罪事件中,丈夫的可疑表现;不断向丈夫张望,眼睛里射出祈求目光是妻子,这些心理独白似乎也在把入室抢劫案推送到另外一个歧途,真相到底在哪里?
我想,任何当事女人都会这么想。她们甚至都希望自己面临不幸遭遇的时候,他的男人英雄般的像墙一样挡在她的面前,临危不惧,誓死捍卫人格与尊严,而不是一个“顺从”的懦夫。
芥子的要求一点都没有过分,因为平常里,丈夫是一个非常喜欢锻炼,喜欢足球的肌肉人,这样一个人为什么却可以在关键的时刻怂了,连自己的爱人都保护不了,连自己的家都守护不住?
从这一刻起,心理受创无法走出阴影的芥子,那股爱的潮汐再也喘息不出来了,她试图接受这些,但心理的拒绝是无法抗拒的。

但是,如果反过来想,那如果真是两个亡命徒,尽管是膀大腰圆的肌肉人也可能出现意外而被血洗,那样的沉重的代价谁又能接受?
人生无常,您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要发生什么事情,对于人性的理解也应该因环境的特殊性而特殊的看待,但是,如何看清楚爱的内心,选择与逃离,那是自己的事,任何人的判断都没有意义。
记得米兰·昆德拉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是的,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临危受命”不能选择。

不过,电影对英雄与懦夫的纷争还在于它的残酷性。王千源饰演的警察谢高的人物安排似乎在佐证着什么,是什么呢?对谢高这个警察形象,我想每个人的感受与理解都会有所不同。
电影尽管把这样的探讨过多的留存与一个女人的内心世界,整日整夜的冥思苦想,但这些纠结却是一种人格化身的集体表白,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面对的活生生的现实问题。
作为十年后再度出山的导演夏钢,他的新电影《夜色撩人》作品一直保持着他的个人风格---向人性发难。80年代他导演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无人喝彩》
《与往事干杯》《大撒把》《遭遇激情》等电影作品就具有这样的现实主义风格,对人性的发难深刻而充满智慧,令人震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