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儿童电影情笛之爱林浩艾滋病文化教育 |

《情笛之爱》:让我泪流满面的儿童电影
六一儿童节前夕,我有幸看了一部电影《情笛之爱》,没想到的是,电影竟然能够让我整场流了三次眼泪,那眼泪可是情不自禁的流,流到了嘴唇边,流到了嘴里,那个咸涩就如电影中小主人公乐天(林浩饰)的少年,既有快乐的涩,也有不幸的咸。
《情笛之爱》的选材比较特殊,主人公乐天天生是一个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他的父母也因此抛弃了他,被现在的爷爷捡到并且养大。爷爷和村长一直在为他保守着这个秘密。没有想到,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乐天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身份被医院查出,此时,乐天考入艺术学校的老师、好伙伴及伙伴的家长们被这突来信息震惊。想想,在中国人眼里,艾滋病比洪水猛兽还可怕,
面对自己的不幸身世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可能无法上学的“困境”,乐天要承担的压力简直比满天的乌云还要沉重。
对于艾滋病,我是感触颇深。2004年,作为记者的我就曾经去河南信阳的几处艾滋病村采访,甚至与艾滋病家庭吃住在一起。
我去的那几个村子,艾滋病家庭比较多,门庭冷落,家道贫寒。那年冬天,几个村因为寒冷而死亡的艾滋病患者也有十几个人。冷对艾滋病患者来说,就是最可怕的“猛虎”,天敌。
回北京后,我写了一篇《留宿艾滋病家庭》,文章在报刊发表后,过几百家网络转载,反响特别强烈。我采写的另外几篇艾滋病夫妇无劳动能力,没有受到地方政府重视,被歧视,被冷漠的报道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所以,我更能够理解爷爷和村长对乐天“保守秘密”的心情,更加为小乐天担忧,虽然他仅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但是如果不好好养和保护,就有成为艾滋病患者的可能。
电影《情笛之爱》的感动还在于有那么多善良伙伴,那么多相助的手臂,这些团结、有善、努力、进取所表达出的爱让我激动不已。
因此,电影的另外一大亮点和吸引观众热度的就是那个从“身体”里飘出的美妙、动听的声音----笛乐。
电影中随时都可能响起那蕴含跳动生命的曲子,或舒缓、或悠扬或绵长----
它感动我的生命,感动我正在进行的人生。
这个看似简单的乐器,却能让人的心情去感受那份纯洁美好,那份亲情和那份感动。而能够同时表达所有人此时不同心情的声音也莫过于笛子。
电影《情笛之爱》从题材方面讲,是儿童电影中的精品,是中国电影极少涉猎艾滋儿童的电影。
在目前中国儿童电影电视剧“全军覆没”的今天,在中国教育像无头苍蝇对孩子们“异化”教育的今天,我们在孩子身上还能够看到多少质朴、纯洁,特别是本应该有的素养和爱?
这样具有教育与正能量影响意义的电影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我们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引导,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娱乐熏陶,这些无论国家,国家的相关部门,老师和我们的家长更要想清楚。
中国的教育与给予我们孩子们的文化灌输,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