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博有鬼》:微博时代的全民记者,你不理性就真会遇到“鬼”

(2011-10-17 22:15:42)
标签:

微博电影

微博有鬼

目击者

微博时代

全民记者

理性

灵思影视

娱乐

   《微博有鬼》:微博时代的全民记者,你不理性就真会遇到“鬼”

中岛

《微博有鬼》:微博时代的全民记者,你不理性就真会遇到“鬼”

 

《微博有鬼》:微博时代的全民记者,你不理性就真会遇到“鬼”

昨天看了全球首部微博电影《目击者》。

《目击者》是微博电影《微博有鬼》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短短的15分钟,虽不是很曲折,但却深刻的揭示了网络时代,特别是有了微博后,人们对直接参与社会新闻事件的盲从心里,不加理性的“兴奋”,触动了社会,甚至是人性深层次的意识问题。

有了微博,所有的人就都成了随时随地记录自己和他人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在场者”,这无形中,有微博的人,就都具有了记者的身份功能,只要你有微博,你就是记者了,没有人可以拦得住你发布与表达对新闻事件的观点和看法。

因此,全民记者时代的到来,也引发了诸多新闻传播的本质核心问题,真实性。

记者是什么?按照最早对记者的诠释,就是:“事情的记录者”。不是单单的指向特定的职业,只要你有能力记录你身边发生的事情,就是记者。后来,由于社会的进步,职业的细分,记者成了一个职业,这些作记者的人也就成了特殊一部分群体人,只有他们才有行使记录与传播新闻的权利,而作为其他人,实际上都应该有这样一个记录与传播的新闻权利,但却受到了限制。

微博普及后,社会的新闻即时记录,发生了巨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随时随地发生的大小新闻即刻发上了微博,并得以快速传播,微博的价值功能马上得到了体现,而更大的与新闻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被忽略不计,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客观性也大打折扣,而盲从,集体无意识让微博成了“鬼”的栖身之地。

微博电影《微博有鬼》之《目击者》就是用了一个微博时代,人们对新闻事件的盲从扩散心里,杀死了无辜的人的故事。

故事讲述的是:深夜,一个手拿鲜花的男子,边打电话边往前走,当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被突如其来的快速车撞飞,当场毙命。他的爱人秋秋为了寻找当天撞死了她的丈夫可能在场的目击证人,在事发地,受着爆裂的阳光照射,整天不吃不喝地抱着她丈夫的遗像,等待可能出来作证的目击者。而实际上,这已经有了新闻线索的转移苗头,表面模糊的新闻,在人们的眼前晃来晃去,而事实新闻却不是这样的。  

看到她那种赤诚而又可怜的样子,附近报摊的鲍老板,一位小伙子,偷偷拍摄了她的跪求“目击者”的照片,并且发到了他的微博上,从而引发了微博的大参与,甚至发展到了网络人肉大搜索的程度。

但实际上,微博的围观使事态越来越复杂化,甚至出现了小三、老板包养等等复杂的情况。

然而,实际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微博使车祸事件的发展方向与本来事件的方向有了截然不同。是自然车祸还是有预谋的杀害?微博从来不去考虑,情绪成了事件继续发展的助推器,愈演愈烈的微博围观,使又一个无辜的人死于非命,死于车祸,死于微博围观下的情绪参与。

当你看到了《目击者》结尾,你发现,你的身后面,就站着一个鬼。

微博电影《微博有鬼》是目前世界上首部微博电影,在15分钟完成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这样必须面对更高、更强、更有冲击视觉效果的挑战。无论在故事的演绎上,演员的表达上,还是情节的构架上,都不能有任何的铺张浪费,因此,其难度更高于正常的90分钟以上时段的电影。

微博电影的出现,是中国电影向多元发展的最好一个现象,灵思网络影视无疑抢到了先机,获得了网络电影市场的影响力,但是,这不能完全证明就此为王,还要看后续微博电影的主题选择、社会影响,以及网络电影观众的认可程度。

祝微博电影一路走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