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主义者
中岛
凡能上纲上线到主义的,定是执着的人所为之;说信仰可能过了,但凡能靠得上主义的,肯定不简单。以酒为主义者不多见,酒可以上升到酒文化——仅此而已,但与思想结缘却不容易想到,主义肯定与思想相关。
我的朋友,大都是思想者,比如伊沙、徐江、侯马、王小山,再比如张小波、李亚伟、阿坚、狗子、吴建明等等。他们基本上都是写思想随笔的,每年都有出色的随笔集问世。这里面除了伊沙、徐江不胜酒力外,其余的不能说是“酒圣”,也能称得上“酒仙”了。
张小波、李亚伟等是天天喝大酒的,每日出入于北京高级酒店,白酒、啤酒、色酒、洋酒……一个都不能少。显然,这群人对酒过于博爱,不专一,因此,成不了啤酒主义者。而另一群朋友,阿坚、狗子、张驰等人,只喝啤酒,且天天喝,顿顿喝,有菜喝,没菜也喝,这些人才是不折不扣的啤酒主义者。
啤酒主义的命名者是阿坚和狗子,这绝对不是玩什么花活,而是完全朴素的生活行为。他们无论做什么,在哪儿,身边肯定有几瓶啤酒放在那儿,随时,你都会看见阿坚用筷子“嘭”地把啤酒的盖子打到棚上。
阿坚常和我说,你也喝点,常喝啤酒不得病不感冒。也真邪门,和阿坚十几年的交往,真就没有看到阿坚得过病。
当然,这绝对不是成为啤酒主义者的理由。
大凡男人女人偶尔都能喝点啤酒,但缺乏对啤酒意义的理解和与之相对应的生活的结合,因此也成不了啤酒主义者。
阿坚、狗子的饭局,从来都是啤酒当先,多多益善。夜夜的酒局上,大家恣情纵酒,高谈阔论,胡说八道,划拳,猜丁壳,猜牙签,唱歌,写毛笔字,送陌生人啤酒,猜女孩年龄等等
而喝啤酒的过程,在阿坚、狗子的笔下又成了一行行文字,文字又成了一本本的书。阿坚有《啤酒主义酒话》,狗子有《一个啤酒主义者的自白》、《狗蹦的酒馆》等等。
阿坚、狗子一次能喝十几瓶甚至几十瓶。但从未见他们醉过,去厕所方便的次数也不多,我经常心生疑问:他俩有那么大的胃吗?
我想,这可能是被他们的主义的热情融化掉了。
2005年以后的酒局,我发现,啤酒主义者阿坚喝得已经不像前几年那样从容了。喝一会,脸就开始大红,几次站起来去厕所。几瓶啤酒下肚,表情异常得很,有时啤酒刚刚到嘴里,他就会用手捂着嘴跑去厕所,但酒桌上的气氛依然不减。
从厕所回来后,阿坚还要找些任何可以写字的东西,写上他的书法字,然后送给女服务员或者女老板。阿坚书法的确不错,就连几十个“北京老家”的连锁店的文字招牌都请阿坚写的。阿坚常对我说:“你如果来朋友,十个人左右就来‘北京老家’,我可以签单的。”
虽然阿坚、狗子等啤酒主义者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酒量日渐减小,不过他们对生活的兴致却一直保持绝对的旺盛,他们笔下有关的啤酒主义生活的文章不断地展现在我们读者的面前,啤酒主义的浪潮方兴未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