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A面B面》:我们都是多面人,我们都是精神病

(2010-04-19 10:29:12)
标签:

电影

a面b面

精神病

陈晓东

张静初

袁文康

王洛勇

中岛

娱乐

电影《A面B面》:我们都是多面人,我们都是精神病



电影《A面B面》:我们都是多面人,我们都是精神病

电影《A面B面》:我们都是多面人,我们都是精神病

 

中岛

 

刚刚看完电影《A面B面》,制片方说,这部电影是中国目前第一部有关“精神病”题材的电影。我们不说电影《A面B面》是第一还是第二,单纯从电影的立意角度,就足够吸引广大观众的眼球了。

精神病,这是一个诳语叠出和“不知天高地厚”的群体,是一群心理上出现问题的人。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心理问题不简单就是那些真正患有精神病人的“专利”。整个社会中的人群,都或多或少的在精神上患有这样的疾病。

 “人人都是精神病。”这是电影中的经典台词。难道不是吗?我们的人类,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中国目前就是处在一个“人人都是精神病”的心理环境之中。

压力,对于我们每个需要生活的人来说,时刻都会出现,时刻都存在着。人性的发展目标,个体的价值取向,社会的风气等等,都将把我们或者让我们变成一个精神病的患者。

电影《A面B面》由于题材的特殊性,因此在人性的表达上就显得那么的另类和特殊。

当压力成为我们一种沉重的生存状态的时候,精神分裂就出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回报给人类的就是这样一个痛苦的精神史。

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以精神病患者为题材的影片就已盛行好莱坞,但因为题材特殊,在中国一直被看做禁区。电影《A面B面》出品人赵依芳介绍说,这部影片虽然采用了喜剧形式,但主题非常严肃,表达了对精神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和关爱,所以最终能顺利通过审片,并获得专家认可。制片人陈金海则表示:“100分钟的电影里,我们捕捉了11种精神病态人生,希望能让观众心动、情动。”

电影中的“11种精神病态人生”就是实实在在,渗透在我们每个生命中的人生“情感”。

实际上,这部电影不仅让观众心动、情动,更重要的是通过电影反思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把我们都变成了不大不小的“精神病”人?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自己所出现的这种不正常的精神状态?

电影《A面B面》的好看还在于演员表演的到位。为了演好片中各种类型的人物,陈晓东、张静初、袁文康、王洛勇、芙蓉姐姐等演员也都下了一番功夫。帅气的陈晓东,在片中以一位土气猥琐的暴发户形象示人,而在这一颠覆形象下,他将男人在重重压力下安全感缺失、控制欲增强等性情变化演绎得恰到好处。女主角张静初饰演的是一位在物质和感情生活中都缺乏安全感的女性,把握起来难度很大。张静初说:“我感觉演这个角色的时候非常需要有一种病态感,整个人的状态也应该是紧紧绷住的。进组之前对能否演好还有些担心。好在导演带头消除所有人因为题材带来的紧张感,给了我很大的自由空间,拍起来反而很轻松。当然了,大家从影片中肯定能看到我疯狂的一面。”

而初入电影道上的芙蓉姐姐却令人耳目一新。一向以雷人造型和雷人语录“雷”倒众人的芙蓉姐姐在《A面B面》中饰演“陈晓东补品店”里的营业员桃花,不仅造型打扮首次走“路人”路线。芙蓉演得太好了,她的表现丝毫不输其他明星大腕,因为她不怕出丑,她非常自信。

芙蓉的台词甚至都是用她自己的家乡方言――陕西话说的,很有意思。

从社会学意义上讲,神经疾病是人类社会的一大问题。从环境上说,任何场合表达的语境的意义都有可能受到“磁场”的影响,而成为“精神病”人,因此,精神社会的喜怒哀乐就将成为观察人性世界的一面镜子。电影《A面B面》就是目前中国人精神状态的一面镜子。电影《A面B面》:我们都是多面人,我们都是精神病

电影《A面B面》:我们都是多面人,我们都是精神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