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岛
中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673
  • 关注人气:12,3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伊沙访谈之:时代的《狂欢》

(2006-05-03 17:05:05)

采访人:中岛(诗人、《现代文明画报》《诗参考》主编)

时间:2006年“五一长假”

 

中岛:老朋友节日快乐!在五一劳动节采访你很有意义,在我看来,你确实是个“劳动者”,甚至可以称作是“劳动模范”……

 

伊沙:我接受这个称号,并且感到无上光荣。我争取明年把“三八红旗手”也给当了吧!呵呵!

 

中岛:咱们还是从《狂欢》的出版说起吧。这几年来,你出了太多的书,一年都要出三、四本了吧,但这一本似乎有些不同?

 

伊沙:对,因为这一本是长篇小说。

 

中岛:以前你也出版过一本长篇小说——叫《江山美人》……

 

伊沙:对,那是八年前出版的一本“小长篇”,小薄册子,只有12万字。现在我明白了,在小说写作中,“小长篇”就是“小长篇”,“大长篇”就是“大长篇”,12万字跟42万字的区别之大是关乎本质的,就像虽说都属于长跑的范畴,但“越野赛”跟“马拉松”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中岛: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理解:《狂欢》是你所写出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

 

伊沙:不是我所写出的“第一部”,只是我所出版的“第一部”。

 

中岛:最近以来,我在有关《狂欢》出版的报道中看到:这是一部尚未印行就被不法书商盗印成“陈忠实新著”《青楼》的作品……我想听你本人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伊沙:是在去年下半年吧,一个在北京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朋友发信告诉我:在一家超市里发现我的《狂欢》被盗了,被盗印成“陈忠实新著”,随后,他还应我的要求将一部《青楼》买下寄给了我,封面是一个半裸的女人,冒的是“南海出版公司”,翻开一看就知道是从网上直接下载下来的,连格式都是网络版的……在此之前,我曾在天涯、红袖添香等网站发布过的这部作品。

 

中岛:你别说这个不法书商还是挺有脑子的,他选出你的这部稿子来做“陈忠实新著”还是对一般读者挺具有蒙骗性的,首先,《白鹿塬》作者的新书不能太薄对吧?《狂欢》做出来刚好是一块纸砖头;其次,从内容上看,《狂欢》明显写的是一个以你所在的西安为原型的城市,陈忠实不也是住在西安的吗?在写出《白鹿塬》这么久之后,他就该写西安城了吧?

 

伊沙:你这个逻辑抓得很准:对这帮“农民军”(陕军就是一支典型的“农民军”)来说,打从心里头,是很渴望“进城”的,一辈子的奋斗,就是为了成为城里人——从人的“进城”再到文的“进城”,但前者容易后者难,贾平凹的《废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些先看过这部小说之后才到过西安的人说:西安是不怎么洋气,但哪有这么土啊?大家有此诧异并不奇怪,因为事实上,《废都》写的根本就不是“废都”,也不是“废城”,而是“废县”、“废镇”、“废集”。“农民军”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好城市的,所以这个下流书商也就是下流书商的眼光和趣味,他也不想想:陈忠实怎么能写出我的《狂欢》呢?!他要能写出《狂欢》他不就很伟大了嘛!我把这话说给那些认为我在利用此事大肆炒作的人听:我是真不想沾陕西的这点土气,让人以为又从黄土地上爬过来了一只土鳖!

中岛:你沉下来写长篇小说的这几年里,酷评性的随笔文字明显少了,甚至少到几乎读不到了,出的集子收的也是前几年的东西,我听到身边有人议论说:伊沙是不是变了?蔫了?从一个批判的人变成了一个讲述(讲故事嘛)的人?变得不来劲不过瘾了?我说不会的:伊沙骨子里的那股真气和血气恐怕今生都很难改变,有诗为证,他的小说也将证明这一点。作为相交十七、八年的老朋友,我自然是知你甚深,刚才听了你的一番话,我只是替这篇访谈的读者感到放心感到高兴:对这篇文字的阅读不会让他们感到是在浪费时间!好,我想再请你用一两句话来对你和所谓“陕军”的关系做个结语。

 

伊沙:道不合不足与谋,老死不相往来!

 

中岛:过瘾!让我深呼吸、喘口气——回到《狂欢》这本书上来,我想先赞美一下设计者:这个封面做得真是漂亮,完全是一派大雅的感觉!听你说是用黄庭坚的字拼成的“狂欢”二字……咱们再说说封面上的其它字:“中国的《北回归线》——落叶甲虫”。这个“落叶甲虫”是谁?

 

伊沙:是《狂欢》最初在天涯网连载时所遇到的一位网友,他把我的两部小说《迷乱》(待出)和《狂欢》放在一起写了一篇非常有感觉的评论,题目就叫《中国的〈北回归线〉》。《狂欢》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时,我将这篇评论收到书的附录部分里了。

 

中岛:这篇文字我仔细读过,确实写得很有感觉。我注意到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想问一下伊沙,在两部小说里我看到了另一个小说的影子。我不知道伊沙是否读过,但是我想伊沙是知道这部小说的:《北回归线》,如果不知道我会对伊沙有一点的佩服。我这不是在说伊沙的作品是在模仿谁,而是说出我看完《迷乱》和《狂欢》后的一种真实感受:中国的《北回归线》。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伊沙小说带给我的震撼与力量和我当初看完《北回归线》的震撼与力量是一样的。或者说是超出了《北回归线》带给我的震撼。”——我在此想问的是:你是否知道《北回归线》这本书?

 

伊沙:知道啊,当然知道。

中岛:你是否读过这本书?

伊沙:没有——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翻过一翻,好像还读了开头。

中岛:我完全相信你说的。因为我知道你并不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更不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你是个天才,很像我嘛!呵呵!现在的问题是:你几乎没有读过《北回归线》,但却写出了一部“中国的《北回归线》”——正如你初涉诗坛的当年,写那么“瘦”的诗,却硬被说成是“中国的金斯堡”,老金的诗体多“胖”呀,跟散文诗都没啥区别了!你说说看:你为什么总被说成是“中国的XXX”——就好像你天生是一个血统不纯的杂种似的……

伊沙:哈哈哈!这不是我是不是个杂种的问题,而是开放之后的将近三十年来,我们渐渐自我培养起了一种杂种心态,其典型的思维方式所转换成的经典句式便是:中国的XXX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