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志愿者告白

(2006-04-11 14:04:05)
分类: 民生报道
 
 
 
             “说到容易做到难”
 
  孙晓梅,女,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中国志愿者形象大使
  2001年11月,我被授予中国志愿者形象大使。当时在北京大学礼堂, 有人问我是不是志愿者,有没有很祟高的事迹,我回答: “我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事情, 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事情需要我们来做。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保护我们的环境, 如果您在街上不吐一口痰,不随地乱扔东西, 这个举动就是一个志愿者, 只要您有这份爱心。”2001年8月, 我以志愿者的身份担任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的主持人。18日那天下着倾盆大雨,我举着一把雨伞,全身还是被雨水浸透了。当时有张桌子离我太近使得我无法自由发挥,我就用脚把桌子向前移一下,这一动不要紧,一个寸劲扭伤了腰,我只能忍着痛主持完节目。开幕式结束才去医院。人都很爱自已,要有一颗爱别人的心,说到容易做到难。
 
                 “有一个电话还在让我痛苦”
 
  丁宁,女,某出版社编辑,“红枫妇女热线” 志愿者
  我1993年进入“红枫妇女热线”工作,至今已有九个年头。当时孩子只有3岁,公公又瘫痪在床上。 “妇女热线”最初在地安门中学的楼上。冬天室内没有暖气,每个人身上紧裹着大衣,一边接电话一边跺脚。没有电的时候只能点着蜡烛接电话。热线是痛苦和不幸的倾诉站,时至今日,有一个电话叫我还在为此痛苦。当时有一个女孩傍了一个大款, 这个男人带着女孩去宾馆住, 最后大款把女孩扔在宾馆里自己不知去向,而女孩已有六个月的身孕, 且身无分文。 这个女孩就打妇女热线电话问怎么办。我劝她想办法回到家。 我当时非常想知道她身在哪里,我可以帮她出路费, 遗憾的是没等问完对方就把电话挂断了。我后来懂得了如何处理各种咨询电话,如何通过沟通理解对方的心态,使对方的痛苦得以释放。
丁宁希望通过电话咨询缓解对方的痛苦。
但是,快乐的事情也特别多。两年前,我们去北京市智障儿童培训中心一个五年级的班级。第一次去的时候老师看我没事干,就给了一个转笔刀和一把铅笔叫我削,第二节课我一边削铅笔一边听他们的班会,到了第三节课就有一个孩子走到我的面前问我:“你叫什么名字?”我说我叫王新光。他说“我叫你光光行吧?”我说行。我们第二天再去的时候他们就围在我们身边,特别高兴,还喊出光光这个名字。今年,我又去了培训中心。他们根本没有忘了我,一见面就喊“光光”。我没去时,同学回来就会告诉我,那个叫方方的小女孩又问起你了,说光光哥哥怎么没来。我就给她写了小卡片,让她好好学习,她也用歪歪扭扭的字给我回信。再去的时候,她把一叠卡片拿出来说,这是你给我写的。
 
 
                    “快乐的事情也特别多”
 
  王新光,男,某大学世界经济系学生,学校志愿者协会成员
  我1999年考入大学后就加入了志愿者协会,从事文化助残这项工作。接触残疾儿童,我体会到了他们身上所特有的纯真、朴实,也能感受到他们的痛苦。有一次,我们去北京市第三聋哑学校搞一个“我们为什么活着”的主题班会。会上有一个女同学站起来费劲地说:“我活着就是为了让父母快乐。”她说:“做为一个残疾人,我们不可能像正常人一样地生活,有时我真想死了算了。既然我什么都不能做,我活着干嘛呢?但是,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去想爸爸妈妈把自己养这么大,他们特别不容易。我活着对爸爸妈妈就是一个精神的寄托。我每天早晨起来的时候给他们一个笑脸,每天下学回家,我可以比划着和他们说我学了什么,我会了什么,我可以帮他们干活,我觉得这就是我活着的目的,我活着的意义。”她又补充说:“如果爸爸妈妈不在了或者没有人像他们这样爱我的话,我肯定不活了。”当时在场所有的志愿者都呆住了。
 
 
                     “不需要用蛮横来解决事情”
 
  何可,男,商人, “青年法律信箱”、“中国普法基金会”创办人
  小时候我被寄养在一个老婆婆家里。 老婆婆没有工作,只能靠拣废纸和糊纸盒子谋生,后来因为生活实在维持不下去,便去卖血。老婆婆在医院门口大口大口喝着凉水的样子我印象深刻。后来老婆婆嫁了一个老工人。没有半年,老工人因心脏病突然死去。他的儿子怕遗产被老婆婆独占,就在一个中午,带着七、八个人闯了进来把家里一抢而空。我当时还不到五岁,惊慌失措地跑到邻居家求援,可是邻居也很无奈。当时老婆婆抱着我的头痛哭。如果当时法律健全,老婆婆和老工人的儿子可以平和地处理,而不需要用蛮横来解决事情。后来邻居家的一个小孩因偷了冰鞋而被劳教,当时这些冰鞋就放在一个单位的地下室,地下室和外面通着,小孩进去玩就以为冰鞋是不要的,于是就拿出去送人或卖掉。他以为在做好事,把不用的东西给了需要的人,还把卖鞋的钱送给穷困学生。劳教时他怎么都想不开,他就成了我“一帮一”的第一个对象。我给他讲法律常识,送法律书籍。后来他被提前释放了。
  做志愿者以后,有一天,我患了重感冒,身体很不舒服,于是晚上早早睡了。凌晨2点多钟,有人打来电话,说只是想聊聊。我说我今天不舒服明天可以吗,挂了电话之后,那个人又打了过来,说:“你还是志愿者呢?怎么这样?”我认为,自己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就去做什么。对别人是一种尊重,对自己也是一种尊重。就那天的身体状态,和那个人交谈势必力不从心,就是对对方不负责任。
 
                     “我得到的最好的奖励”
 
  王小虎,男,就读研究生,学校志愿者协会成员
  1999年8月25日,我做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的首批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被派往国家级重点贫困地区,山西省灵丘县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支教服务。灵丘县本身就非常贫困,再加上当年的旱灾和雹灾,很多家庭几乎全年绝收,我执教的落水河乡中学的学生连课本和练习册都买不起。这里的三餐基本上是早晚小米粥加腌菜,中午是米饭或馒头加一点炒菜,食堂提供一些热水,更多的时候学生们只能喝冷水,大冬天也不例外。我负责英语教学,同学们的英语水平得到了提高,他们就用自己的方式答谢我。有时桌上不知不觉出现一块糖,外观看起来有点儿脏,肯定是学生在兜里放几天不舍得吃的。中秋节前一天晚上,我正在宿舍里写教案,抬头看见我带的初一班的两个小女孩在门外徘徊,我问她们有什么问题, 她俩红着脸递给我几块月饼说:“ 老师, 快八月十五了,我们家打了些月饼送给您,别嫌弃。”回北京一年后,有天我收到一个来自灵丘的包裹,打开一看是包炒好的黄豆。我想这是我做志愿者得到的最好的奖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