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

(2016-03-02 08:30:15)
标签:

颐和园耕织图

傲骨幽香

郑东风尚学社

礼仪培训

图片

分类: 休闲日志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1

 

春节假期的时候,我参观了颐和园第五届“傲骨幽香”梅花、蜡梅迎春文化展。这个展览是在耕织图水操学堂展厅内举办,吸引了不少游人,原来幽静的耕织图景区因此热闹起来了。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2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3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4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5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6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7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8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9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10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11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12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13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14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15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16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17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18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19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20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21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22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23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24

 

因为第一和第二展厅排了很长的队,所以我是从中间的展厅开始参观,忘了是第几个展厅,最难忘的是入室后我似乎被花香薰醉了。参观这样的花展,要拍出理想的花卉图片恐怕是很难实现。除了几个靠窗边的展品可以取得一点自然光之外,大多数的都是在室内的灯光下展出。爱花的人真的很多很多,拍花的人也很多很多,在后面根本拍不到,在前面又时不时被人碰撞,所以那一天因为长时间紧张的端着相机,以致我出来后胳膊都感觉酸痛了。在拍摄过程中,很无奈的是经常有不少游人用闪光灯,被迫拍了好几张废片。即使是这样,我还是觉得这个展览值得去参观。各种惊喜和花香不能用相机记录,但也留在了记忆中。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25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26

 

参观完后面的几个展厅后,回到前面,发现第一和第二展厅门口仍然有长队伍等候入室。最后决定不加入排队的行列,透过玻璃窗只能看到窗边的几盆花。在镜头中看到室内的人若隐若现,蛮有意思的^^......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27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28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29

 

这是第五届“傲骨幽香”展览,我却是第一次来参观,虽然没有带回来好片与朋友们分享,但也是一次愉快的赏花体验,感觉满足。目前该展览已经结束,下一届你会想来看看吗?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30

 

即使在没有展览的时期,颐和园耕织图景区也是值得游览的地方。当天在展厅以外也随拍了一些照片,因为还想趁着在好阳光下继续到西堤拍六桥,所以并没有在耕织图景区久留。以下有关耕织图景区的文字介绍摘自网络,也与大家分享......


颐和园耕织图景区位于颐和园西北部,是一座占地25公顷的大型博物馆式园林景区。颐和园耕织图是由耕织图(包括延赏斋、织染局、蚕神庙、耕织图石碑)、水村居,以及水乡田园式的环境组成,曾是清漪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是世界文化遗产,是清代皇家园林中保存最完成的一座大型自然山水园。颐和园耕织图景区环境整治及恢复是以保持颐和园皇家园林总体风格为前提,使颐和园的文化内涵更加完整。该项目获2004年度优秀勘查设计一等奖。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31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32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33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34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35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36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37

 

景区内的耕织图刻石,刻于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年)。石刻据元程摹楼《耕织图》刻石,共45图,其中耕21图,织24图。各图右方署画目及篆书五言律诗一首,旁附正楷小字释文,刻石构图简明,刻工刚劲。原石原存圆明园多稼轩贵识山堂,英法联军入侵时被毁坏一部分,后徐世昌据为己有。徐世昌籍没后曾流失在京郊农家砌作猪圈,20世纪60年代初归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后仅存刻石二十三块,其中二块已全磨泐,二块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室。《耕织图》展示了南宋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概况,同时也揭示了地主残酷剥削农民的情景等。(耕织图文字资料摘自网络)


恢复的耕织图石刻,已完整陈列于游廊的墙壁之上,可见耕种和织布的各个过程......

 

颐和园耕织图“傲骨幽香”3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西堤六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