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山下的秋天


标签:
玉泉山下的秋天京西稻田郑东风尚学社礼仪培训文化 |
分类: 休闲日志 |
今年夏末初秋的时候,在北坞公园看到了绿油油的稻田之后一直惦念着,想看看金黄色的稻田。所以,从秋分开始,一直到晚秋,虽然不能守候着,但这段时间一共去过三次,并用镜头记录下玉泉山下那片稻田的成长。
在北京,种水稻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幽州”时期。但是,真正形成驰名中外的京西稻还是在清代。1692年,康熙第二次南巡后把他精心选择的稻种带回北京,在玉泉山试种,这就是京西水稻种植的开始。京西稻是我国农业历史上唯一由皇帝亲手种植过的粮食作物,备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重视。
在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表上,专家这样定义京西稻:“京西稻,是指北京西郊万寿山、玉泉山周边地带生产的优质粳型稻米。米粒圆润,晶莹明亮,富有油性。”而如今,万寿山、玉泉山周边早已经不产稻了。六郎庄也曾是清代京西稻试验田的代表,附近的海淀公园里至今还保留着一小块稻田,每年都会举办插秧和收获的仪式,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目前,只剩下上庄镇的1600余亩地还在承担着京西稻的传承重任。(本段文字资料摘自网络)
其实,除了海淀公园,北坞公园以及边上的一片空旷的土地上,仍然保留稻田,承传着京西稻田文化。
以上图片就是在北坞公园门外边上的那一片领域,这一处没有正式的出入口,也没有特定的标志,因此我不知道这里是否也算北坞公园,或是玉泉公园,又或是玉东公园。
以下图片是在北坞公园内拍摄,11月初,立冬前的那一个周末,当时见到已经有部分水稻收割了,但仍然还有大部分有待收割,据了解,那一片已经收割的水稻是人工收割,当时有电视台来拍摄收获的仪式,而剩余的稻田将会用机器完成。当然,这时候一定全部都收割了。